我们的端午节

时间:2022-10-25 11:09:54

我们的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端午节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溯源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后来屈原遭馋言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二、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说端午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父兄均被楚王杀害,后来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不久,吴国与越国交战,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了之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就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三、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捕鱼溺死在江中,数日不见遗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在五月初五那天,曹娥投江。五天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亲遗体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有个原在皇帝身边当郎中的官,名叫度尚,被派到上虞当县令。他为官清正,深察民情,对曹娥投江救父的事迹非常感动,就上报朝廷,后曹娥被封为孝女。

为避免江水侵蚀,度尚将曹娥原葬于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即曹娥镇今址),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还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而且每逢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四、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有关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百越族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称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的都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也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据说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下面以诗歌的形式来总结几种主要的端午习俗。

(一)

英雄无奈汨江投,

拯救贤臣浪里游。

追至洞庭无影迹,

成俗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示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躯体。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国际赛事。

(二)

端午时逢高考天,

母包枣粽喜开颜。

一来要把先贤祭,

二盼儿郎中状元。

【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

孩童端午佩香囊,

避恶驱瘟祈上苍。

五色线丝结串串,

玲珑剔透溢清香。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以丝布包裹,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串,形形,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赠送香囊来表达爱意。

(四)

艾虎艾人堂内站,

菖蒲艾叶挂门楣。

花环佩饰争相戴,

瘴疠瘟疾全避回。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叶条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叶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作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作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上一篇:黑猫 第6期 下一篇:宠物培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