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和实施

时间:2022-10-25 10:55:51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和实施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一种颇受关注的新的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恰当的进行课题选择,如何进行有效的课题实施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高中化学学科实际,简单阐述了一些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与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途径

1.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社会,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变革都会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强调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即把生活同化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一改化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的距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可以从社会生活着手,指导学生以现实生活的角度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自然界的元素时,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些类似于“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课题资源[1 ].

2.联系前沿科技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的是深化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因此,在选题的时候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前沿科技就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这些前沿性的科技不但在课题深度上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前沿科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高中阶段开展一些类似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未来眼光和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完了教材上“胶体”的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研究一下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材料具有哪些特征?纳米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通过对纳米科技这样一个前沿话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深化课本上的内容,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前沿科学视野.

3.以化学实验为对象开展课题研究

毫无疑问,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既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行研究探索的重要手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实验手段是最为直观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化学实验为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了降低实验研究的难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材上已有的实验,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过的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来达到目的.例如,在课堂上讲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可以以此实验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究竟多少浓度的硫酸才能与铜发生反应”等课题;又比如,在学习了“氨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氨气的效果最好”这样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运用手边的工具设计出其他的氨气制取方式,然后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除了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课堂上一些常规实验发生的异常现象、失败的实验等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有效实施策略

1.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而在化学学习中,这种差异性表现的往往更加明显.在确定研究课题以后,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对课题的把握和实施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等,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课题辅导[2 ].

2.实施有效的分组

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想有效的实施课题任务,研究学习前的分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更加依赖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鉴于单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以分组的方式开展研究学习最为恰当.然而,看似简单的分组其中也包含了大学问,如果分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课题的实施.因此,实施研究课题之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例如,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就可以让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承担一些实验操作类的任务,有的学生比较擅长观察分析,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过程等.这样合理分工、各尽其才,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原有能力优势,还能有效提高整个研究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

3.教师要扮演好恰当的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把握是一个难点部分,如果教师管得过多,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如果教师管得过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又难以顺利实施[3 ].因此,作为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关心,并以启发为手段给学生提供信息、补充材料、建议方法等,在研究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以进一步巩固研究学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胜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12).

[2] 沈颖.浅谈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J].福建教学研究,2003(5).

[3] 张继东.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研究[J].西北大学,2013.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225235) ]

上一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一篇:做好三个环节、提高化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