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时间:2022-10-25 09:15:37

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心理课;课程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这一创新型课堂模式是否适合心理课堂?如何进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改革?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程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自己的侄子们辅导数学功课时,偶然想到将这个辅导过程制作成教学视频,让其他同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这一资源。于是,在2006年11月,萨尔曼·汗在YouTube网站(美国社交网站)上传了第一个教学视频,开创了网络视频教学的先河。目前,萨尔曼·汗已经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多达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他的“汗学院”学习。

在萨尔曼·汗的首次探索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网络课程的建设。将网络课程带进学校教学课程体系的领头人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教师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一个山区学校。由于该校地理位置特殊,学生时常无法按时到校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于是,2007年春天,两位化学教师尝试录制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这个开创性的举措帮助了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这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课堂上则师生面对面交流,反馈视频学习状况、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被命名为翻转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的创新型课堂模式,具有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自主性与互动性等特点。

1.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特色。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可以使很多学生共享资源。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能即时进行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授课形式对教师资源的要求很高。虽然进行班级授课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但它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且授课过程十分依赖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而通过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视频知识,并可以反复观看、重复利用。

2.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教学视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小精悍。这种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每一个视频只针对一个问题。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一部分。同时,因为视频所讲内容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复学习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更能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易错点和困难点。通过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业水平,学习更加符合个性化特点。

3.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或在空闲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视频内容,认真理解,并完成视频后配套的习题来进行自我检测。同时,课堂因为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教师可以设置课堂讨论、习题反馈、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这个过程打破了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互动性。

(三)翻转课堂的评价

根据翻转课堂的三大特点,对翻转课堂的评价也包含三个方面。

1.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孔子强调,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教育,以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化的发展。显然,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安排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学习困难者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延缓自己的学习进度,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学习的主动性来弥补学业水平的差距。学习优秀者可以在理解教学视频的基础上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建设性活动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网络视频中的测验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易错点,并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提高了知识内化与实践应用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原来教学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与学生“会”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反复观看视频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课堂师生与生生互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将课堂上节省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或做作业,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有助于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知识的实践与应用上。

3.翻转课堂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学生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可见,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践应用中被认为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一)心理课程常见的几种模式

自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学校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现行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心理常识课、心理团训课、体验分享课和生涯指导课。

1.心理常识课

心理常识课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与技能。一般每学期第一节心理课都会采用这种模式。此外,在一些主题课程中也常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浅显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与心理方法。如“我有我气质”一课中需要分享气质的概念、气质的起源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等知识。常识课程的内容包括全部心理活动因素,例如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对抗挫折、人际交往技巧等,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知引领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2.心理团体课

心理团体课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课程,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分享等环节,利用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课程模式。比如“扬起自信的风帆”“团结就是力量”等主题就适合做团体训练。团体训练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3.体验分享课

体验分享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课程模式。心理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4.生涯指导课

生涯指导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课程模式,以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通过生涯指导课,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特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课程模式的反思

1.心理课程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无论采用哪种心理课程模式,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心理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课程模式。以高中阶段为例,根据心理教学大纲,高中年级要通过不同途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心理学,掌握学习与记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技能等);过程与方法(包括开发个人潜能,保持自主性和互动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克服考试焦虑等)。通过实现每一节课程的三维目标,最终实现发展学生、完善学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2.心理课程要注重理、情、行的结合

无论哪种心理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时都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一个知、情、行有机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理性认识,同时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

3.心理课程模式应符合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课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业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置适合教学对象的课程。同时,时代的变化对心理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心理课程模式需要坚持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学科课程内容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

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课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那么在心理课程中是否能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该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一)翻转模式心理课堂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录制知识性的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了解,课上以体验、讨论、实践和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被称为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作为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课程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心理课程的时长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增加了心理课程的整体时长。当前,心理课虽然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的课时安排多为一周一课时或两周一课时,课时较少,且往往一课时只能涉及一个主题。通过录制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心理课堂的隐性时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强化心理课程目标

以往的心理课程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即“体验—了解”式的课程,通过情感体验促进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的调整。心理课堂注重设计巧妙、有创新点,意在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心理教师有时会避免让学生知道课程主题和内容设置,以免学生在认知上的先行了解削减其情感上的体验。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本身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学生先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并在认知上有一个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更有目的性地完成课程的体验与分享环节,进而思考如何调整自我行为。翻转模式打破了心理课堂的神秘性,让心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清晰,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地完成课程内容。

3.提高心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一堂传统心理课程的时间约四十分钟,强调学生的体验分享与了解提升,而对于心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关注较少。心理课很少留课后作业,即使有课后作业,由于课时限制,对作业的检查和反馈也不及时,导致心理作业效果较差。因此,传统心理课只关注“情”的体验和“知”的了解,却忽略了“行”的实践,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情感上想要去做,却最终在行为上没有改变自己。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将认知的内容(如心理学理论、方法、故事)提前到课前视频中去讲解,学生自己观看了解,课上的时间则集中以学生体验与实践为主,增加了对心理知识的运用环节。学生在课上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实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和行为调整。

4.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取向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认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对学生有更高的期待与信任。同时,翻转课堂关注提升心理品质的实践与应用环节,以加强学生的个人优势与道德水平。这符合积极心理学对心理课程的要求,即认为学生本身就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完善。

(二)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

落实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步骤主要包括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1.创建教学视频——视频中应知应会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认知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在视频中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具体可以包括心理学原理、心理学效应、哲理故事、方法性与技巧性知识、思考练习等内容。录制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个性化的原则,尽量使视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在异往主题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录制几个视频,包括如何克服羞涩,与异性自然交往;如何得体拒绝异性的表白;异往的原则;在恋爱中如何保护自己等。再次,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和认知水平去展现视频内容,可以通过小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心理学。

2.组织课堂活动——课堂上解惑解疑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任务提前到网络视频中,课堂的重点则变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因为认知内容已经在课前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需要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动力系统。课堂仍然采用有目的的游戏与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体验,并在分享、探究、讨论中升华对问题的认知。教师应创设情景化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心理方法与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角色扮演、完成作业、得到反馈等环节调节行为,最终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总结

利用信息与网络,在心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了解自己需要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知识与学习方法,在课上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可以说,从以往心理课堂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善美,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真善美、实践真善美。

视频中应知应会,课堂上解惑解疑,体验中快乐幸福,心灵上成长提升。通过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我们相信,每一个主动去探寻心灵成长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效、有益的行为方式。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营口,115003)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黄才玲

上一篇:如何做一位好父亲 下一篇: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结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