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敢于“出格”

时间:2022-10-25 07:35:17

关注学生 敢于“出格”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北宋词二”专题的前两首词是晏道的《临江仙》和《鹧鸪天》,我在备课时考虑将两首词安排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原定的教学目标是:一、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初步了解小山词语淡情深、浅处皆深的艺术特点。二、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验、鉴赏,体会两词表达的情感。三、 能对诗歌中的名句进行鉴赏。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我想以意境、语言方面的体悟为重点,以《临江仙》为重点,《鹧鸪天》为补充阅读。依照以上想法我给课了教学课件,一节课的内容被我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定格在我的脑海与课件中。

我准备充分地去上课了。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一个个教学环节在颇为流畅地进行着。因为有前面好几个专题对词的鉴赏方法的学习,学生在描绘意境、体悟情感方面颇有心得,这些问题解决得比较顺利。当鉴赏到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时,学生中产生了一个小小的争执。第一个学生说:“这个句子用对比的手法,将独立之人和双飞之燕进行对比,表现出人的孤单寂寞。”马上有学生反驳:“不对,是反衬,不是对比。”第一个学生坚持:“本来就是对比,一个单,一个双,不是对比吗?”其他学生也议论纷纷,有学生转而问我:“老师,对比和反衬到底怎么区别?”这个问题是在我的备课重点之外的,一是因为这个点很小,二是觉得以前是讲过的,我总认为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是没有困难的。但现在这个局面让我明白我的估计是错误的。既然很多学生在这里出现了问题,我就有必要在这里停留。所以现在必须打破课前的安排,插入一个学生需要的环节。关注学生,跳出备课时定的“格”是完全有必要的。

于是我这样来引导学生:“首先我们在我们的知识积累中找一找对比和反衬的概念是什么。”几个学生凑出了相关的概念,我整理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反衬是衬托的一种,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然后我再提醒学生注意我加着重号的字眼,把握二者最关键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引导,区分对比和反衬一定要有关注全篇的整体意识,作品的主旨对句子的表达是有很强的影响力的。我临时举些例子写在黑板上。比如《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我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前后两句各写的是什么,诗歌的主旨是 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二者不分主次,反差强烈,合起来共同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具有震撼人的力量。我说这前两句和后两句就是对比。而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典型的以闹衬静,因为在噪、鸣、静、幽中,作者突出的是静、幽,所以这是“衬”,而非“比”。说到这里,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我要求学生在把握全词情感的基础上再结合对比、反衬的区别重新考虑对这句的理解。这时学生很快有了共识:用双飞之燕反衬着独立之人的惆怅难堪,因为词的主旨在于表达人的孤独、落寞之感;双飞之燕从反面作背景,烘托出主体独立之人。

为了让学生对对比、反衬的认识更深刻些,我要求他们再举些课本中学过的例子。学生此时很活跃,有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用对比写出严重的社会对立与矛盾;有说《沁园春・长沙》中含有多种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空间的对比、动作的对比,它们共同描绘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有说张先的“沙上并禽池上暝”是以“沙上并禽”反衬自己的孑然独处;还有说温庭筠的“双双金鹧鸪”,也有特殊的暗示和含意,用以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最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两点:区别对比和反衬,一要看两个写作对象有没有主次之分,注意把握二者的关系,二要注意作品整体的主旨情感。

如此一来,这节课比原计划多出了一个环节,使得原来的任务没办法全部完成,但事后反思,这样的“出格”行为是必要的。俗话说:“定法不是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的法则中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要关注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乃至编者之间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需要的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可见,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地关注学生,不要被自己事先的安排和写好的教案、做好的课件捆住了手脚,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定掌握了什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过程,有时候,看似“出格”的教学环节反而能激起更多的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更加投入,因为,学生会觉得,关注了他们的课堂才是他们自己的课堂。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11500)

上一篇:“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一篇:小块头,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