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故里张店见闻录

时间:2022-10-25 06:53:34

张良故里在张店

先贤张良的出生地在今日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之张店村。笔者近日从平顶山市启程向北沿平郏公路行15里,道左可见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几个大字。其后是一座山岗,顶部正中是一凹口,人们称为马鞍山。从卫星图上看,马鞍山东西如月牙,如弓背,如一弯蛾眉,更如一个竖起的凹面镜,而张店正在这面凹面镜的焦点稍偏西的地方,正所谓堪舆学上的“藏风聚气”之地。站在马鞍山山上向北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从马鞍山向下有五道山岭与山沟,人称五龙山;沿山向西北可以看到一只凤凰展翅的形象,人称龙凤宝地。山顶有红石所砌寨墙如城,为村民避匪患而筑。五龙寨亦称张寨,寨内房舍60余问,遗迹尚存,古井一眼,蓄水池一个,为明清两代张良后裔所建。整座马鞍山和周边相类似的山岭基本上都是外表风化成土、内里却是紫红的火山岩。马鞍山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护卫着张店村这个3500多口人、70%以上为张姓的村落。

据已故老人张孝纯先生遗文,张店古寨名“永兴”。整个古寨呈古铁制油灯形。东西长约1093米,南北宽约856米。寨墙如城,高9.4米,厚有10米,内外皆红石砌墙,内以土夯实,用石板铺面,有寨门5个,东为“寅宾”门、西为“西酉”门、南为“平光远照”门、北为“望云”门,还有一个为“山清水秀”门。门上均设寨楼,楼壁上设有枪炮口。寨门与寨门之间的寨楼上分设炮楼15座。寨外开挖寨壕,阔两丈,深一丈,使寨内与寨外形成屏障。古寨修筑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寨墙大部分毁于“”时期。

笔者了解到,村内街道用红石板铺路,近年以水泥铺就,往日石板路面不复见矣!寨外有乾隆皇帝旌表张店张克猷之妻袁氏孝节碑一通,高近3米,碑身为青石,碑帽为当地红石刻以盘龙,人称红帽碑,甚有特色,至今尚存。寨内跨街还有一座高大的红石牌坊,乾隆亲题的《钦赐孝节坊》,牌坊雕刻花纹繁丽,石狮雕刻栩栩如生,可惜毁于“”中,仅有乾隆的题字残石和部件残石留存。1972年,在张店西寨墙外曾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青铜器等。此地向西南三四百米内,也曾出土过石斧、石椎,还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彩陶器,还有汉代的画像石和砖、筒瓦。村外至今仍有汉墓群存在。

明清官家宅第遍村中

张店村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村。马鞍山山顶凹处原有七层魁星楼一座,当地人视为文笔塔或文峰塔,是希望多出文人秀士和官员的风水宝塔,后毁于晚清战乱。张店村村民们正商议着要重新用红石砌起七层的魁星楼,并覆以金色琉璃瓦。

2008年10月14日张店村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6日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张店村现有尚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96间,其中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进士张安的宅第称为西酉盛(张店寨西酉门内),其大门屋顶的窗格及花鸟透雕图案的工艺美术和文物价值都很高,原隐藏在保护砖墙内,主家打开砖墙欲售卖之,买者愿出500元,主人嫌少不卖,夜间买家竞欲盗取,因雕刻整体性好,牢不可取,盗贼就砸去了部分图案,令人惋惜。

另一家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提督张乐舜的宅邸,其木雕门窗高雅精细,透雕浮雕令人叹为观止,柱础的石浮雕亦清晰明朗,门内堂上有“裕恒堂”匾额高挂,地上号称金砖铺地,明亮可鉴,撒有金色斑点。此屋经400多年风雨仍巍然而立。其大堂建筑面积为郏县同时代的古建之首。

还有一家是进士张崇的宅邸,称为西官宅(相对于东官宅而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张良后裔张宝十四世孙张宅东(六门)创建的四进院,第三进院东西厢房两层,堂屋三层如城堡,人日绣楼,房皆五脊六兽,山墙屋脊有立体砖刻浮雕,其工艺之精美殊为罕见。屋墙下半段为红石所砌,上半段皆砖,至今坚固无裂纹,巍然矗立。咸丰年间其子张崇又建四合院两个、东西跨院两个、会客厅一座及书房等,共计130余问。

惊现诸葛亮“亮携元直”碑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诸葛亮随祖父、父亲和叔叔从山东琅琊避战乱到今平顶山市市区内诸葛庙街(原诸葛庙村)居住了七年,后又到此地东三十里今叶县的西湖村住了三年(当时同属高阳县)。2006年2月13日,张店村发现了一块红石石碑,长1.06米,宽0.6米,厚0.19米。该通石碑碑面粗糙似略有打磨,而石上有字。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先生将碑文释为:“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区区五十七字,相当于一首律诗的字数,却是一篇简洁、生动、内涵丰富的散文。“宗”通假为“踪”。笔者多次在张店张良纪念馆内仔细对照释文与原碑石,发现“严”字上面有山字头,即“崴”,今作“岩”。诸葛亮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诗经》中《鲁颂·闼宫》一诗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清静”两字正合诸葛亮所认为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史记》中太史公评价张良说:“余以为其人(张良)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这就是诸葛亮碑文中“不威”的来历。有了这个基础,碑文就很容易理解了。碑文可断句为:“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踪),观地势,不严(岩);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奠定了他一生奋斗的思想意识基础。一直到建兴七年(229年),即诸葛亮此次拜谒留侯祠28年后,在给蜀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中,仍真诚虚心地说:“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在三国史上,在诸葛亮传记史上,在文学史上,这篇佚文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包括堪舆史)和文学价值。这通隶书体碑文,极有可能是诸葛亮亲笔所书,这就意味着它是诸葛亮书法的唯一遗存,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据闻此碑文拓片已收入《中原文化大典·书法典》)

至于碑刻中的“秀”字,有人会认为不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怀疑此碑为诸葛亮所亲为。其实,两汉的避忌并不像后来的王朝那样严格。虽然有“党锢之祸”,但绝不如后来王朝特别是明、清等那样酷烈的“文网之祸”。诸葛亮在他的名文《前出师表》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文中并不避讳“隆”字。而诸葛亮所生活的时代已是汉末,军阀割据,豪强并立,亮、备虽以复兴汉室为号召,应当说避忌更为松弛。诸葛亮建安六年春拜谒张店留侯祠,距张良去世仅388年,这更说明了张店确实是张良的故里。

民俗中的张良故里

张店南的马鞍山山上有游牧时代的红石岩画。张有志先生就发现一幅弯弓射箭的古朴而线条简练的岩画,可见此地文明的久远。山上山下不断发现原始人所使用的石斧、石凿、石杵等远古石器。村中有九眼古井,井口石均为红石雕刻,历史久长,井口光光。还有不少红石制作的石磙、石碾盘、石磨、石臼等。山上有巨石如人坐,面对张店,人曰张良吹箫石。张店村中还流传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名曰“摆山阵”。张店男女老少几乎人人皆会,据说是张良创始的,是一种益智、休闲、简单的游戏。

时至今日,张店仍有许多与张良有关的传说和地名,如滤马潭、跑马沟等,应当说都与当年留侯张良世家养马、跑马、洗马、驯马等有关联。

2013年5月19日是农历四月初十,是张良的诞辰,也是村上历史悠久的传统庙会集市,远近村民到此地进行物资交流,游乐看大戏。在平顶山市张良文化研究会主持下,在张良纪念馆(西官宅院中)举行祭祀活动。

在祭祀张良后的娱乐节目中,四对孩子表演了磕花棍、磕羊角,孩子们两两相对,以棍相击,口中念道:“磕、磕、磕,磕羊角,咱俩来把张良说。说张良,道张良,张良像个大姑娘。说张良,道张良,张良敢刺秦始皇。说张良,道张良,张良献计给刘邦。说张良,道张良,得道成仙保故乡。”“花棍短,花棍长,张良长得像姑娘。花棍短,花棍长,孺子可教天下扬。花棍短,花棍长,张良品箫灭霸王。花棍短,花棍长,子孙万代学张良。”业余戏曲爱好者还以曲剧清唱形式演唱了张良的史迹和传说,如张良保护韩信避免被杀等内容。

我相信张店作为张良故里,必然会引起海内外学者和张良后裔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人们的关注。

(题图:马鞍山下张店村)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社

上一篇:台湾华文书局版《皇清职贡图》举误 下一篇:安国药王庙的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