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25 06:33:30

新课标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探讨

摘 要:经典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三方面谈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苏霍姆林斯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时期可以说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在儿童时期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无疑会给他们带来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他们能受益终生。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它能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并发现和感悟美。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部分,经典诵读教学可以让孩子在自身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诵读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学习方式方法上无疑更有优势,探索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经典诵读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以及教师访谈等方法,我发现当前农村小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实施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状况:

1.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够

在经典诵读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去背诵,对于文化经典作品的讲解也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则往往并不太在意。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我们知道诵读与背诵是不同的,诵读并不等同于背诵,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哪怕暂时背诵了,过后会忘记得很快,这显然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积极性。

3.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不够

单纯以背诵的方式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不够。小学生本身自我约束性就不高,如果课堂教学方法枯燥,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就使得学生诵读兴趣大大降低。

二、针对现状采取的对策

要想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产生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学环节设计得好,才能调动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着重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以及认知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心与心交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

我们知道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去体验、去感悟。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儿童时期是人生情感真实细腻的时期,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孩子所展示出来的情感是真实的。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孩子的心灵,我们就要唤醒孩子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经典诵读兴趣。

2.以赛促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参与

在教学中,我把经典诵读与开展竞赛或诗文表演结合起来,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及表现欲望。比如,我在教授《春日》这首诗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或者说出有关赞美春天的诗句,说得最多的同学能获得一份小礼物。如此一来,学生纷纷举手背诵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和“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样带有春字的诗句能脱口而出,甚至那些不带春字的诗句,而是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也能将它找出来。

在诗文表演方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歌都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由于诗歌与音乐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我将音乐和经典诗文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器官都调动起来,结合诗歌的主题选择那些与诗歌有联系的音乐,然后让学生跟着播放的音乐伴奏去诵读诗文。如古诗《咏鹅》我搭配了活泼、轻松的音乐,而《游子吟》则搭配了缓慢、抒情的音乐。通过音乐与诗词结合,使学生诵读起来轻松愉悦,从而使其学习热情高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还把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旋律,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教师的教学预想,这样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孩子,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

3.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认知参与

在小学阶段,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很高。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往往喜欢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课堂学习实现师生全面互动,即学习过程的交际化,将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单项分析指导变为师生共学互动的双向交流。在传统文化经典教学中,当遇到可以编排成诗文剧时,我便戏剧性地编排,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诵读。例如,在教授李白的《赠汪伦》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学生表演得很认真,李白站在船头挥着手向汪伦告别,表演汪伦的学生留着眼泪,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唱着送别的歌。这样对诗句的表演使学生对诗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并顺利进入到诗境,感受诗意,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并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

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诗是有声画,犹如画是无声诗。”由此可见,要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诗歌,我们可以试着给诗配画,在这些诗歌中,我们知道王维的诗歌是最能体现诗和画的关系的。宋代苏轼也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苏轼说王维的诗歌中有画意,而绘画中有诗歌的特征。例如,在教授《山居秋暝》时,我就先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一下诗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然后我给学生进行一番简单的导读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拿起画笔,画自己心中所想。王维为我们展示的是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学生画的图有一幅的也有五幅的,我们当然不能以数目多或少来作为表扬学生的标准,要知道画这些图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学生在品诗作画的同时,则能深入情境,这样自然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难度,提高了经典诵读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我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符合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果宗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谢旭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9(1).

[3]冉娟.构建语文教学评价新体系[J].综合天地,2007(2).

[4]史婷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罗平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相结合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