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编辑职业素质的时代诉求

时间:2022-10-25 05:19:23

高校校报编辑职业素质的时代诉求

摘 要: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多元化媒体时代悄然而至。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高校校报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信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校报工作对校报编辑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校校报编辑必须不断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立足于岗位实践,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背景的挑战,进一步做好高校校报编辑工作。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78-02

高校校报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与宣传的有力舆论工具,承担着建设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能够有力地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及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作为从业人员,高校校报编辑不仅有着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还面临着办报育人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在当今信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校报工作对校报编辑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校校报编辑必须不断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立足于岗位实践,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背景的挑战,进一步做好高校校报编辑工作。

1.较高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

高校校报是各高校党委主管主办的报刊,需要及时报道各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变化,传播与推动先进文化的交流发展,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高校校报具备这一思想教育职能,因此校报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精、职业精神强的编辑队伍。校报编辑要以自身高素质的政治觉悟把握时代走向,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于自身岗位的实践工作,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心服务师生,以科学先进的文化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因此,高校校报的编辑人员需要注意加强对政治时事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以理性清醒头脑观察当今世界、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编辑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心血的工作,需要对一大堆稿件进行反复地审核、编排、校对的枯燥工作。因此,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坐得住冷板凳,为读者编辑出版优秀的报刊作品。

2.较强的新闻意识及采编能力

校报作为传播媒体,承载着传播报道校园内外新闻的重要职责。一名合格的校报编辑需要对新闻传播的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熟悉新闻传播规律,重视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确保校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校报的报道内容应当注重对校园热点话题的关注,将国内外时事联系校园生活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尽量拉近校报与读者间的距离,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和亲和力。除此之外,较强的采编能力也是一名高校校报编辑应当具备的工作能力。高校校报的读者是一群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学历人群,校报作为受众人群和新闻信息之间的传播载体,需要将前沿的、科学的新闻信息传播于读者。因此,校报的编辑人员需要对时代具有较高的敏感程度和发现能力,积极关注现代文化和思想动态,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以自身敏感的新闻发掘能力和良好的新闻采编能力,独立完成策划、采访、写作、摄影等一系列工作。

3.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

校报的内容通常还会涉及诸如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微型小说、曲艺文学等作品。许多来稿通常或多或少中存在部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的问题,编辑在接到来稿后要对稿件进行筛选,对某些存在瑕疵的稿件进行加工完善和雕琢润色的工作。例如,一篇稿件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亮点,但同时在结构上也存在部分问题,编辑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调整,做出或补充或删减的工作以烘托出稿件的亮点。好的文章不仅需要来稿作者的优秀功力,更需要编辑人员的打磨润色。所以,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是一名合格校报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另外,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在工作中就能较为迅速地辨别稿件的优劣,以此提高编辑、组稿工作的工作效率。

4.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校报不仅传播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还要追求较高的审美品位。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与审美能力也是校报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具有美学修养的文字作品,才会散发出典雅的韵味,表现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魅力。校报编辑不仅需要对文字进行加工编辑,还要对整个版面的设计进行构思排版。稿件的布局、颜色的搭配、栏目的设计、线条的分割、字体与字号的选择、图片的处理等都需要编辑的合理安排与取舍,因此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合理运用美学知识与审美特征,有利于统一报刊的内容与形式,强化报纸的视觉冲击力和阅读美感。

二、树立校报精品意识

1.精心组稿

在内容上,首先,要注重校报的思想性。校报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文字、图片的表现形式,用高尚的思想和感情去讴歌校园内的真善美。其次,要体现出稿件的针对性。校报是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要围绕师生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实际,切实抓住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以及尚未被注意的盲点,进行有深度地报道。

2.精美编排

校报副刊在进行编排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在艺术版面以及内容精彩程度上进行加工,注重形神以及内外兼修程度。版面设置上既要注重沉稳大气,又要注重生动活泼。专栏内容要具备理论的高度,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色彩及艺术色彩;除此之外,言论、杂文作品要具备一定的真知灼见,在短小精悍的篇幅内将思想性、审美性融于文中。

3.精细策划

编辑人员在进行编辑策划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编辑意识,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对未来要出版印刷的刊物内容进行构想与策划,并且能够在这个构想的激发下去逐步实现。编辑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与前瞻性,通过利用这两种思维对周边的新闻资源来进行组建。对版面内容的构思和策划,可以避免我们采用一些肤浅的表面化的消息稿件。

三、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创新理念、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

1.坚持创新理念、实事求是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能缺乏创新意识的社会。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是重要的,它是一个民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各高校校报发展前进的动力。校报编辑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画版、组稿,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工作。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是提高校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反复性,要把校报办成让校党委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就需要校报编辑在遵循常规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具有周期性与反复性的校园工作中去发掘新闻。现代社会需要校报编辑在工作时要积极摆脱以往的程序化、教条化的东西,在主题创新、语言创新、版面创新、内容创新方面多下功夫。

在信息时代,高校师生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因此校报也应该从全局出发,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更好地服务。编辑是报刊成果的催生者也是知识领域的领头人,编辑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高校校报的质量。所以编辑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鉴赏稿件的眼光、提升作品的能力以及追求创新的思维,而且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地运用新的视角、新的形式去赋予校报更多的生命力。

2.坚持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校报对于高校进行信息传播、思想教育、知识普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高校校报编辑要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新的时展背景下,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网络技术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中,电子邮件成为记者编辑采写新闻、处理稿件的主要传递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工作效率,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技术是校报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能力。报纸从组稿到编排再到出版的过程中,编辑需要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的策划与选题工作,并对稿件进行审阅与加工,还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排版操作。因此,校报编辑需要具备关于电脑、网络、多媒体的硬软件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对文字、表格、图形及图片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网络渠道的信息进行积极关注,进而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同时,与其他的信息传播媒介比较,校报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丰富性及可信性,并且具备活泼、简洁的特点。而校报的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校报内容的质量。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充斥的时代,校报编辑需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以及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进而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做好高校校报编辑工作,尽职地充当起为学校及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武荣.浅谈校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职业时空,2010,(10).

[2]黄三平,许宪国.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新闻知识,2012,(3).

[3]田园.以精品意识促进高校校报副刊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4]吕屏.校报的精品意识与育人效果[J].高等建筑教育,1997,(2).

[5]陈昊.浅析高校校报增强可读性的若干对策[J].青年科学,2010,(1).

[6]廖行.谈新时期校报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4).

[7]寇斌.影响高校校报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8]刘冠群.论高校校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保定:河北大学,2008.

[9]张波.高校校报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舆论引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评价中心技术与课程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下一篇: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