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族“忌”用哪些药

时间:2022-10-25 04:23:18

生活是例:李小姐驾车多年,但近来却常感力不从心,有时在开车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有时感到视力模糊。这不,最近在高架上再次出现以上症状,不慎“吻”了前面的车,好在人没有受伤。事后,李小姐立即到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医生没有发现李小姐有器质性疾病,但了解到李小姐近阶段一直在服用减肥药,而这种药长期服用会产生眩晕、恶心,甚至出现幻觉等副作用。就是这种减肥药影响了驾车操纵能力。李小姐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来的种种不适,竟是自己吃药惹的祸。

在现实生活中,驾驶员都知道酒后驾车的危险,但很少有人知道,药后驾车有时也很危险。据报道,酒后驾车的事故发生率为87%,而服用抗抑郁、镇定类药物后的驾车事故发生率可达97%,服用抗组胺类药物为72%。可见,服用某些药物后对驾车造成的危险一点也不逊于饮酒。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驾驶人涉嫌服用国家管制的或品不得驾驶机动车”。另外,一些常用的非管制药品也会影响人们的驾车安全,对此不能忽视。

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药物,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副作用。安定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产生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快好(苯丙哌林)等,也可产生眩晕、恶心、乏力等副作用。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如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容易出现嗜睡、眩晕、视力模糊、运动失调等副作用。

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非那根等,服药后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抗心绞痛药:服用硝酸甘油等药品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

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律平、美西律等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

解痉止痛药:服用阿托品类生物碱等药的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

驱虫药:口服驱虫药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品,可促使药物大量吸收,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如眩晕、头痛、精神紊乱,过量则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

中枢性减肥药:如芬氟拉明、安非拉酮、西布曲明等,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都会出现心慌、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

抗菌药: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性低血压等副作用。

此外,降压药、降糖药也可能会引起心悸、心绞痛、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和嗜睡等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及中枢镇咳药常出现在平时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中,很容易被人忽视。如“白加黑”的黑片含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泰诺感冒片及日夜百服宁的夜片含抗组胺药扑尔敏及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等;其他含有扑尔敏的复方制剂有康泰克、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感冒灵等。

总之,上述药物均可以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视力下降、乏力、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因此,有车族最好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不要开车。另外,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项等相关说明,就诊时应询问医务人员所服用药物是否对开车有影响。

上一篇:几款健脑药膳 下一篇:清爽控油的全效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