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胸腺表达趋化因子和神经趋化蛋白的表达变化

时间:2022-10-25 04:22:55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胸腺表达趋化因子和神经趋化蛋白的表达变化

摘 要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胸腺表达趋化因子(CCL25)和神经趋化蛋白(CX3CLl)在正常大鼠肝脏组织和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研究正常肝组、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每组10例,以ELISA法测定大鼠肝脏组织中CCL25和CX3CL1的含量。结果:CCL25在正常肝组、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的含量分别为(5.1±1.4) ng/g、(11.5±3.3) ng/g、(15.2±3.5)ng/g ,肝纤维化组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CX3CL1在正常肝组、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的含量分别为(3.1±1.3) ng/g、(9.9±2.5) ng/g、(10.4±2.7)ng/g,肝纤维化组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P<0.01)。结论: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l在大鼠的正常肝组织中有表达,但表达的数量水平较低。肝脏发生纤维增生性损伤时,肝内CCL25和CX3CL1的含量都显著增加,随着病变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阶段发展,肝内CCL25和CX3CLl的含量呈现出不同变化,CCL25表现为进一步升高,CX3CL1表现为维持在高水平。

关键词趋化因子CCL25CX3CLl肝脏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8-0025-03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硬化是慢性肝损伤所共有的终末病理改变。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因子通过参与调节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可以驱使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liver stem cells,BMDLSC)向肝内聚集并诱导其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肝脏的疾病损伤就可以得到修复,包括补充因为疾病损伤而减少了的肝细胞数量、修复因为疾病损伤而破坏了的肝组织结构[1]。趋化因子系统在调控BMDLSC向肝脏迁移方面很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利用BMDLSC修复肝病损伤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CCL25和CX3CL1分别是趋化因子CC亚家族和CX3C亚家族的成员,近年来发现它们可以在实验条件下驱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浓度递增方向迁移,提示它们也有可能是驱使BMDLSC向肝脏迁移的重要因素[2, 3]。作者为此对正常大鼠肝组织和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CL25和Cx3CLl的含量进行了观察,以揭示CCL25和Cx3CLl在调控BMDLSC向肝脏迁移上的作用和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及分组

雄性大鼠30只,清洁级,体重150~240 g,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

1.2造模

据肝硬化造模时间长短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造模4周组、造模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分笼饲养。正常对照组,自由取食且不做任何处理;造模4、6周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浓度为400 ml/L 的CCL4-橄榄油溶液,每次皮下注射剂量为3 ml/kg(首次剂量为5 ml/kg);同时给予高脂饲料(80.0%单纯玉米粉+20.0%猪油+0.5%胆固醇)作为唯一饮食,并以浓度比例为300 ml/L的乙醇作为饮用水饲养动物。每周一、四注射,且注射前称体重,于造模4、6周时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动物,并留取肝脏组织,CCL4-橄榄油、胆固醇均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3测定方法

取肝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取肝组织,测定CCL25和CX3CL1含量,操作程序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1试剂盒48T购自美国AD公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2结果

2.1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正常大鼠肝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呈条索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肝窦无狭窄,小叶及汇管区无炎细胞浸润。复合因素诱导4周后大鼠肝脏充血、肿胀进一步加重,镜下见大面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坏死以小叶周围较为显著,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复合因素诱导6周后大鼠肝脏充血、肿胀消退,肝脏轻度萎缩,镜下汇管区纤维增生,并向小叶内伸展,见不完整假小叶形成。

2.2三组肝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1的含量

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l在正常肝组、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纤维化组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P<0.05)。随着病变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阶段发展,肝内CCL25和CX3CLl的含量呈现出不同变化,CCL25表现为进一步升高,CX3CL1表现为维持在高水平(见表1)。

3讨论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必然的过程,肝硬化是慢性肝损伤所共有的终末病理改变。在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因子通过参与调节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而发挥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故积极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防治方法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自petersen等[4]于1999年发现BMDLSC以来,肝病学家们就在期盼可以利用BMDLSC修复肝病损伤,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其它学者的研究都已证实,在肝脏受到损伤时,BMDLSC可以向肝内迁移,并参与肝损伤的修复与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再生[5, 6]。但是,调控BMDLSC移居肝脏修复损伤的机理、以及驱使BMDLSC向肝脏迁移的物质基础都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可以驱使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MDLSC)向肝内聚集并诱导其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肝脏的疾病损伤就能够得到修复,包括补充因为疾病损伤而减少了的肝细胞数量、修复因为疾病损伤而破坏了的肝组织结构。趋化因子系统在调控BMDLSC向肝脏迁移方面很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利用BMDLSC修复肝病损伤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近年来发现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l对骨髓干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有CCL25和CX3CL1的受体表达。这些都提示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1也有可能是驱使BMDLSC向肝脏迁移的重要因素,CCL25和CX3CL1分别是趋化因子CC亚家族和CX3C亚家族的成员,近年来发现[6,7],它们可以在实验条件下驱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浓度递增方向迁移,提示它们也有可能是驱使BMDLSC向肝脏迁移的重要因素。

本项研究显示,肝纤维化组的趋化因子CCL25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肝纤维化组的趋化因子CX3CL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而肝纤维化造模4周组和肝纤维化造模6周组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肝组织不仅在正常情况由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l表达,而且在发生纤维增生性损伤时,肝内CCL25和CX3CLl的表达数量也显著增加。肝内CCL25和CX3CL1含量在肝脏发生纤维增生性损伤时也会发生变化,体外实验已证实,CCL25和CX3CL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提示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I在体内也极有可能是驱使BMDLSC移居肝脏修复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本研究结果中,肝内CCL25和CX3CL1含量在肝纤维化阶段的变化相似,都呈现显著性升高。但随着病变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阶段发展,这2种趋化因子在肝内的表达数量就呈现出不同变化,CCL25表现为进一步升高,CX3CLl则维持在高水平状态。提示CCL25和CX3CLl这2种趋化因子在调控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移居肝脏修复损伤方面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

肝纤维化是一种复杂的、进展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信号分子网络等多个环节,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的方法是减少慢性肝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最终会寻找出应用于临床的抗纤维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Hatch HM, Zheng D, Jorgensen ML, et a1.SDF-lalpha/CXCR4:a mechanism for hepatic oval cell activation and bone marrow stem cell recruitment to the injured liver of rats[J].Cloning Stem Cells, 2002, 4(4):339-351.

[2] Binger T, Stieh S, Andreas K, et a1. Migration potential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duced by CCL25[J]. Exp Cell Res, 2009, 315 (8):1468-1479.

[3] Gao YJ, Ji RR.Chemokines, neuronal-glial interactions and central processing of neuropathic pain[J].Pharmacol Ther,2010, 126(1): 56-68.

[4] Petersen BE, Bowen WC, Patrene KD, et al.Bone marrow as potential source of hepatic oval cell[J].Science, 1999, 284(17):1168-1170.

[5] 唐浩, 廖彩仙, 周杰, 等.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移植生成肝细胞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6(5):567-569.

[6] Honczarellko M, Le Y, Swierkowski M, et a1.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express a distinct set of biologically functional chemokine receptors[J].Stem Cells, 2006, 24(4):1030-1041.

[7] Zhu J, Zhou Z, Liu Y, et a1.Fractalkine and CX3CRl are involved in the migration of intravenously grafted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toward ischemic brain lesion in rats[J].Brain Res, 2009, 1287(1):173-183.

(收稿日期:2012-03-08)

上一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躯体和认知功能的对比... 下一篇: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