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信

时间:2022-10-25 04:04:22

给予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信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不管我们的课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里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充满自信,让学生在自信和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不断的完善自我,理性的学习。

一、 探究活动,铺垫自信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按照新课程设计思想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其他学生交往与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探究中,和学生一起复习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下,让学生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反之,试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也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也分别相等呢?如果只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一条边对应相等,或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对应相等,或一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或三边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对应相等,在这九种情况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给予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很快就得出: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一条边对应相等,或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对应相等,或一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对应相等,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但只有以下三种才有可能:三条边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在生生的共同探究下,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也初步地认识到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显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列为重点学习方法,最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为目的,让学生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 疑难解答,增强自信

疑难就是疑惑难解的道理或问题,解答就是解释回答。疑难解答就是把疑惑难解的道理或问题解释作出回答。让有疑惑的学生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地解决难题,同时也能增强部分同学解题的自信。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培养”自信,而唯一靠“培养”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我相信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慢慢发现,这些“小成功”可能会越来越有意义,有了这些“小成功”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那就是自卑;如果一个人自信过了头,就变成了自傲,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自信,要把握好学生自信的这个度。

如图3在学习三角形的判定中,一条边和两个角对应相等一定能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我先提出了几个问题。

试问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了,他捡起其中的一块碎片(图3)到商店去,他能否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为什么?

思考了几分钟后,学生很疑惑。比如试问3,学生就很难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也就是我们题目所要做的。比如试问4,答案就有了分歧,有的同学说可以,还剪下了自己所画的图形,并能完全重合在一起。但又有的同学说不一定,同意全面同学的观点,但是也剪出了满足上面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但是他们不能完全重合。此时,教师接着问: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把他概括一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的题目学生就充满了自信,积极的回答,甚至一道题,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如试问2,学生就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图形用放大镜看,那么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就不能完全重合了。并且还给出了,在三角形中,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一样的都不一定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此时,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的提问,不断的解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开始纷纷发言,述说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 练习巩固,体验成功

练习是指刺激与反应的重复,这种重复并非刺激―反应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知识、技能学习效果为目的的理解性重复。可以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不管是什么练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当然对于课堂练习,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练习的精彩,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边角边”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也对应相等。提问: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一定会”。紧接着问(如下图4):

四、 接受评价,完善自我

这里的评价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我的评价。师生之间就是教师对学生答问,作业完成情况或测试的评价;生生之间就是同学之间在回答问题时和做作业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法等之间的评价;自我的评价就是自己对学习方法,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评价。不管是什么样的评价,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在教师提出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两名同学分别给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时,我立刻就给予学生肯定,“你思考问题很全面,逻辑思维很强,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说:“下次我们要想的更深层一些。”同样,在学生作业和试卷发现错误时,我也会说:“不要气馁,找到你错的原因,并及时地给予改正,希望下次取得好成绩”;在学生解题成功时,我说:“你成功了,祝贺你!但不能骄傲哦!”“你的进步很大,继续保持!”等等。那么,这些话语能给我们每个学生到带来温暖,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快乐、自信、充满希望,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湖南省凤凰县两林学区)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一篇: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