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5 01:56:49

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麻酱烧饼。”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他家卖了54个,4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二、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第一册(北师大版)中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让学生模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这样把枯燥乏味的加减运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内化。这样的表演生动有趣,学生在情趣的交融中感悟数学的情趣。同时,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选择熟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数学素材时,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筛选学生熟悉、典型的生活素材进入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教师上课伊始,采用新奇的课堂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在生活中对面积的用法理解不够,很难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面积单位的具体而清晰的观念。“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实际面积的观念是不能只靠印象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真实的感受,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理解其面积的大小。学生兴趣很高,用尺子在白纸上很快画出了“1平方厘米”面积的方格,剪下来认真观看、理解它的大小。教师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通过对1平方厘米面积的理解,很快就找出了答案。我们手大指甲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习字本上的每个方格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通过自身操作、体验,很轻松地从操作实践中获得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的思维飞扬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上一篇:“数”与“形”融为一体 下一篇:立足本质,营造“倾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