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10-25 01:39:47

湘西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艺术特征

[摘 要]土家族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民在劳动中即兴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它体现了土家族灿烂,绚丽的文化和艺术审美的取向,并与其民族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高的欣赏,传承价值。

[关键词]土家族 锣鼓歌 艺术特征

是土家族薅草锣鼓歌是中国田秧歌山歌中历史悠久,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唐宋明清皆有对薅草锣鼓歌的记载。《唐诗纪事》中”适寺之外皆耕,爆背烈日中耘田,击腰鼓以适倦。”薅草锣鼓歌也称为“控土锣鼓歌”,“薅草歌”,或“锣鼓草”是土家族人民在山间地头,指挥生产,鼓舞干劲,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而结队成群,由一个领唱,众人接唱,帮唱,并加以锣鼓进行伴奏的形式。它表达了土家族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生活,劳动,祭祀,爱情等各种活动,以及内心思想感情。这种古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亢的山歌风

湘西因位于湖南省西部而得名,素为“湘,鄂,渝,黔的咽喉之地“,这里以山地为主要的地貌形态,武陵山脉斜贯全境,山川险峻,森林密布,珍禽异兽不绝于此。由于岩石侵蚀,溶蚀,剥蚀作用强烈,山体切割厉害,形成千奇百怪的奇峰异石,著名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就在此境内。因此,湘西的土家族人民在此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劳作、生产,形成了具有以高亢、嘹亮为特点,即兴创作歌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锣鼓进行伴奏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发展,土家族人民不再满足于这样单一的形式。在锣鼓点中进行创新和改变,加入带有情绪,反映思想情感内容的唱词,使音乐色彩更加鲜明,节奏性逐渐增强,其中的一系列音乐元素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改进,并且将锣鼓歌的击打和山歌演唱两种不同的风格结合在一起,演唱方式也逐渐形成了独唱、对唱、转唱、合唱等形式。以平腔和高腔为基础,演唱过程中领唱运用尖声假唱,正好符合山歌中的高腔山歌用假声喊唱,音质响亮的特点。众人帮腔,锣鼓伴奏的艺术特点和汉族山歌演唱时的基本特征非常吻合,因此,薅草锣鼓歌彰显浓郁的山歌风格。

二、神秘的祭祀性

薅草锣鼓歌最具独特性在于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土家族先民生来就居住在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这影响着土家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湘特的地理环境使这个民族的神秘色彩更加模糊、朦胧。土家族人民借助他们对神灵对世间万物的信仰和崇拜运用画符,念咒等法术,采取所谓的“压码子”、“枷土地”、“安山”等祭祀的仪式,从而实现心中美好的生产,生活愿望。对薅草锣鼓的祭祀性说得最直接的是清代容美土司诗人田泰斗,他在关于薅草锣鼓的(竹枝词)中写道:“红杏开残种植过,家家烧荐上田坡。高宜晴暖低宜雨,古社坛边拜祝多。”但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延续,歌师也就是薅草锣鼓歌的主持,领头人如今并不能同古老的“邪巫”同日而语了,他只是简单地挽几根草作结,竹裹几张纸钱,简单地念几句咒语,而且当众念诵,具有公开性,并且旁人也听得懂。根据祭祀程序请神、娱神、送神,所唱的请神歌、送神歌,也是当众而歌。没有了神秘感,这些变化使得薅草锣鼓歌的功能逐渐从最基本的祈祷农业丰收、保佑人畜平安变成“娱兴”或“催动”。由于最初土家人民生产力水平低下,湘西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使得土家族人民依旧信奉万物有灵,薅草锣鼓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土家民族“娱神”、“悦神”这种宗教祭祀活动的最佳形式。

三、古朴的巫傩腔

薅草锣鼓歌是一种原始野外傩祭,本身极具巫傩文化的遗风,薅草锣鼓风俗行事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祈求风调雨顺,来年有好的收成,对自然万物的敬仰和敬畏,因此,人们往往将祭祀的地点设立在郊野广阔的土地上。薅草锣鼓歌和傩歌一样都具有人民群众劳动歌的特点。在演唱时,歌师和巫师一样举行祭祀仪式,虽有所不同,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示着深厚的傩文化内涵。由歌师傅领唱,一人打鼓,二人击锣钹,锣鼓伴奏参与歌唱的开始,过渡,或结束,薅草人共同和声,一领众和,接腔,帮腔。这种唱腔不仅优美动听,而且非常富有表演性的特征,傩戏中的九板十三腔如凤点头、豹子头、扑灯蛾等与薅歌中的板腔基本相同,甚至原封不动的就有“傩愿腔”、“端公腔”。例如“让青草杂草都死光,一窝窝死光,一丛丛死光。五谷神之父加阿巴的手杖要栽来这里了,插谷谷好,撒稗稗壮,一棵发千棵,一长百粒,愿籽粒饱满,愿庄家兴旺,愿五谷丰收!”(《薅田除草咒》――中国巫傩史)中的使用了原始色彩较为浓郁的巫词。在薅草锣鼓歌中的广泛使用的这些巫词,不仅用来表达土家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拜,也表现了人类在顺境时的祝福,在逆境中的希望,而这正是祈愿的特点,也是巫傩文化的主要特征。

四、丰富的艺术性

土家族是一个爱唱歌,爱跳舞的民族,无论是生产劳动或其它民俗活动,都善于用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或完成民俗事项。由于土家族民族的特点使得薅草锣鼓歌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高度的艺术之美。薅草锣鼓的唱腔古朴,曲牌丰富,内容更是多种多样,从人神一体,祈求丰收的愿望,挖土或插秧的劳作,再到调情说爱,幽默逗趣,又有传情达意感化心灵的作用,促使人们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感境界,因此,薅草锣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底蕴,起初薅草锣鼓只限定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环境中,最初在演唱锣鼓歌时只伴有简单的薅草、挖土、栽秧等动作,动作单一。后来土家族人民在对锣鼓点进行变化和改良后,逐渐也加入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不但改变薅草是一成不变的劳动动作,同时也增强了薅草锣鼓的艺术性。比如土家族著名的摆手舞等。在演唱的过程中薅草锣鼓不但有唱,还有说,说唱结合,即兴演说,随口编唱,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喜闻乐见,歌词不仅要押韵动听,还要朗朗上口,最重要是符合劳动人民的需要,因此,这对歌师德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薅草锣鼓歌是集歌唱、舞蹈、说唱、锣鼓器乐为一体的,具有丰富艺术特特点,艺术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并且这种艺术形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既继承了古老的土家文化传统,同时也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薅草锣鼓歌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在丰富的艺术性中,也表现在它对土家族生活所起的作用中,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为土家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表演形式,成为了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颗古老神秘的珍珠。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下一篇:非主流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