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院校的学分制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5 01:32:22

成人高等院校的学分制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实现学分制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学年制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更适合成人学员参加继续教育,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管理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学年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人,社会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必需改变以往培养型、应用型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市场化和多样化,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人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必须要主动去适应这种需求。我国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完善,学年制培养的知识单一型人才已不相适应,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多规格化的要求,与国际高职教育接轨,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管理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是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趋势。从目前我国多数成人高等院校的现实看,要实施学分制管理还存在一些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分制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体制,也是我国成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修课为基础,以学生的学分计算学生的“学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分为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完全学分制。只规定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不规定修学年限,学生不以年级划分,可随学分而定。学年学分制,则是规定了修业年限,再实行课程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如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课程选修的自由等。实质上这是一种学年制到完全学分制的过渡形式。实现学分制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学年制相比,虽然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更适合成人学员参加继续教育,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的学分制度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1.工学矛盾突出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的教育对象是在职人员,是一种在职的继续教育。由于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学习的目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加上在职学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除在规格、目标上大致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外,更多地应强调其教育途径及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特长,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灵活地选择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员的因材施教,兼顾学员的个体差异,提高学员的素质水平,又能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适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

2.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成人高等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是为在职人员不断更新业务水平,提高学历层次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业余、函授、脱产、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为广大在职人员开辟了各种学习渠道,使成人学员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但由于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多选用学年制,计划性过强,学员本人没有选择余地。学分制的实施,则允许学员在一定限度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必须认真考虑,制定选课计划,构建自身知识结构;在职人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样既不降低教学要求,又适应了成人学员学习的特点。学员只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时间参加面授并自学,参加考试就能分阶段完成各门课程获得学分,完成学业;克服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性学习观念和习惯,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社会性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大都沿袭了普遍高校的路子,所开设的课程大都不适合在职人员的实际工作作需求和学习目的,所用教材也大多都是普通高校的压缩本,没有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没有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导致了成人学员的知识严重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实行学分制,学校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针对不同学员的学习要求,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专业系统性的同时,合理选择开设的课程,使之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除规定必修课程外,多增设选修课程,以便于学员选择课程学习完成学分。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自身发展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拓宽知识面和改善知识结构的选修课程,针对性地学习工作中急需的、自身欠缺的知识。这样既能达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所需专业人才的目的,又能满足学员的不同需要。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学年制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根深蒂固,“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管理思想,多年来直统领着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如学校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都由学校安排,而学生只有服从,没有发言的余地,更不能自由选择。

学分制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能够学什么,怎么能够学得更好等问题。学分制改革的过程,必将对学校原有的、习以为常的教学组织、教务管理、学籍管理等带来较大的冲击。

2.难以实行充分的自由选课制度

实施学分制的核心是建立灵活自由的选课制度。但是自由选课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不少困难:

(1)办学规模大大缩小。

选课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学生人数有保证。近年来,普通高校逐年扩招、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民办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异军突起,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数量逐年减少,招生规模呈萎缩之势。在校生数量减少的结果是经常出现部分课程无法正常开出,或由于选课人数不够而无法开课。

(2)选修课数量和实际可选择的余地少。

对大多数高校来说,成人高等教育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高校自身的教师,其主业是全日制教学和科研工作。随着近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已经饱和,部分教师对于成人教育开课的积极性不高,而开设成人教育选修课的老师在教学时间上叉难以保证。另外,成人教育的教学点比较分散、部分小教学点设施有限,教学安排又只能占用业余时间,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设任选课和限选课,尽可能地做到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不冲突也很不容易。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安排时必须综合考虑教师、教室、教学时间等条件,要做到科学合理、行之有效,难度极大。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摭谈 下一篇:浅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