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风尚加一点中国腔调

时间:2022-10-25 01:04:40

给风尚加一点中国腔调

四位中外文化精英人士,畅谈中国之美的美好,借由对美好的共同感知而架起沟通的桥梁,分享美的能量。

丹・密茨

DMG 娱乐传媒集团的CEO 和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从导演制片到广告营销的专业能力为众多国际品牌带来了新的成功,包括一汽大众、Under Armour、NBA、强生、中国移动以及促成和环球、索尼、狮门、顶峰等娱乐公司的合作。在丹的领导下,DMG 娱乐在中国成功运用好莱坞的商业模式,比如出品中美合拍片《钢铁侠3》是电影史上中国和好莱坞第一次合拍超10 亿美元级别的系列电影;另外还有由一线明星主演的中美合拍片《环形使者》,丹・密茨担任这两部合拍片的执行制片人。

丹・密茨:中国美是一种很深入的美

对美的看法来源于心里的想法

每个人看美都不一样,所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美的故事不是说只是好看,你得有特点、有个性、有魅力,带来一些激情。这个不只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谁都爱看好看的,但是这个不只是这样。所以,我们其实也在关注新的、世界级的中国明星。看的角度不同,时尚也是一种美。有的人你觉得她好看,但你看她的眼睛没什么活力,有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好,但是她能吸引你。

对外国人来说,中国美有几个层面的理解。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看法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从我们的角度讲,一看到那些历史的横断面就觉得很有深度。

爱纽约,也爱北京

我从小生活在纽约,我很爱纽约。它是一个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但是那时的北京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路子,而且它的发展很快,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适合发展事业的地方。在北京的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北京的变化,从自行车多过汽车到现在的车水马龙。几年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另外,有很多的知名艺术家冒了出来,我们的电影行业也不断发展起来。

美国现在是电影最成熟的市场,但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市场。这个时候,包括我们在美国发展的路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索,所以这种事情有非常大的改变也是很好的,另外一个是,我能同时非常了解美国的市场和中国的市场,这两个市场区别很大。美国的语言和文化与中国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还是诠释人,这是所有电影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可以沟通的点。

艺术的角度最重要

在国外,中国大陆的情况很多人都不了解,他们想看看中国是怎么一回事,想获得新鲜的美感,了解以后觉得很有特点。艺术家的创作永远是有角度的,如果角度有意思,挖出来的是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就会非常好奇。中国艺术家选择的一些角度,国外的可能没有见过,所以这种角度就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

在世界舞台看中国的东西,跟中国人看自己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看未来的,在后面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出来的人,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一些看法,这是创新的能量,这个需要大力支持,支持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寻找美就像是一个装修的过程

寻找美一定要找一个方式去谈,你要做一个事情,从一个地方开始,就要从一张白纸开始谈,白纸就是比如我们买了一个楼,我们想怎么装修,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装修。我们是在中国做事情的,我的两个合作伙伴也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角度肯定会有一定的差别,我就想人进来的时候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们自己的故事是什么。这个肯定是我们装修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中国和国外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找一个角度去表达我们的美,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中式的楼,有中国味道的小桥流水,同时结合了西方的干干净净。这个和起来还蛮有感觉的。这里每一个东西我们都要去选择,选择什么方式去表达,比如,中国的设计一般比较复杂,很丰富的,但是国际上的东西又是那种很简练的。所以我们会用很大的一面墙,干干净净的,再配上一个很复杂、精致的装饰,这样就很和谐。

郭霁红: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舞台也有特殊的文化意境

我个人非常偏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中文国际频道,对全球播出,所以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对外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在做晚会的时候就想到,怎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给海外的观众,让他们能够了解和喜爱。如果说是在演播室里面做,当然也有演播室的做法,但是说要追求更好的更多方面的展示,我们最后就想出这么一个办法,在室外特别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的现实场景中,做全新的山水景观晚会。因为我们本身里面的内容有中国的诗词,唐诗宋词都非常的优美,特别讲究意境。所以我们每场晚会里面就特别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人的意境:有山,有水,亭台楼阁。所以我们从大的环境上就跟室内演播室的晚会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另外我们的内容方面,比如我们在江西做那场中秋晚会的时候,唐宋家中的韩愈曾经在宜春当地做过刺史,类似现在的县长这类的职务。所以我们在那儿就特别挖掘他们传统文化的东西,比如说他们有一个袁山公园,因为当年宜春就叫袁州,在袁山公园里面他们有一个纪念韩愈的亭子,叫昌黎阁。我们就用它五角亭的桥,再从山上一比一的比例挪下来昌黎阁,然后就组成了一幅特别优美的山水画。因为它本身是建在湖里的,它的五亭桥是建在湖水中的,我们把观众席也搭在湖面上,透过五亭桥旁边的昌黎阁,这样在黄金分割的比例上就做得非常漂亮。所以我们的晚会尽量展示中国文化,因为是对外宣传,主要是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在内容方面呢,我们有诗词的内容在里面。我们用诗词填的词谱曲,还有在江西最有名的是中国的瓷器,那我们有青花瓷的服装,青花瓷做成服装的样式来展示,这样流动起来,流动青花瓷非常的漂亮。也邀请了国内很著名的模特来表演展示。还有我们的民族乐器,五色风民族乐器,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配上中国非常有古典意境的舞美,就是我们的舞台。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外国的设计师采用

我们每年都会到国外去学习、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流行时尚,最主要的地方会去欧洲,像巴黎、米兰这些地方,另外差不多隔个两三年都会去拉斯维加斯,没有其他地方能够超越拉斯维加斯那些大型的驻场秀。这里面有很多高科技的和流行时尚的东西我们每年要去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有将近七八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外国的设计师采用,就算是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些酒店里,因为那些酒店也非常华丽、非常华美,每个酒店都有一个主题,它里面的装饰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做的,我发现在它非常顶级的酒店里面也有中国冰花的裂纹、灯笼和中国一些刺绣的东西。还有特别明显的,辣妹的晚礼服腰间有中国刺绣的团花,这都是一些中国的元素,还有现在很多外国朋友身上文身刺的都是中国字。

优雅是长存的美好气质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美丽的面孔。在我的印象中,像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漂亮的面孔很多,比如说像周璇、胡蝶,都是很漂亮的面孔。再到后来,像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觉得像林青霞、钟楚红的面孔很漂亮,现在像范冰冰是比较标准的漂亮面孔。每个时代不一样。当然了,我觉得还是优雅,经典的优雅是最长存的。比如说像过去好莱坞的明星奥黛丽・赫本,应该是穿越任何时代的,穿越这几个时代,是又优雅又漂亮的天使面孔。

郭霁红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华情》栏目总导演。《中华情》栏目创办于2003年1月,是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侨联和广电总局联合发起,以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全球推出的大型演唱会和综合文艺晚会。在郭霁红带领下,《中华情》团队连续七年承担了2004年至2010年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现场直播的“中秋晚会”,创造了“全息山水景观晚会”的电视表现手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美国获得国际金像奖。

霍汶希:香港著名经理人。

霍汶希:时尚是不停在改变的

时尚是世界的潮流话题

时尚包含了人们的衣服和造型。时尚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很难具体地表达出来。时尚是多方面的,它把很多的元素放在了造型和电影中的一些话题上。比如杜汶泽和阿Sa把戏里的搞笑和温情都带出来了。所以,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要时尚的。世界在不停转,你也要赶快去跑,跟上时尚的脚步。

中国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美的概念

比如说不同时代的服装和人的身材,它有适应这个时代审美的标准。东方面孔流露的自信,这是中国美很重要的元素。我喜欢巩俐那样的东方美,越看越有味道,有些美不一定是完美的,但就是能吸引人。最突出的中国美是优雅。

让观众活得开心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生活应该是开心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是开心的。我们应该活在当下,过去已经是过去,不要太计较,也不要过多地去担忧未来,未来需要的是计划。在人的一生中,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我们已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有时间跟家人在一起时,应该尽量放松,和家人一起开心。当我工作不开心时,会拿出与家人一起去旅行的照片看看,这样就会开心。我们平时不要想太多负面的东西。

我把艺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因为你不爱他们的话,就不会付出那么多去为他们制定计划,我是把他们当成亲人,双方互相尊重,大家有诚意地好好沟通。在中国还有很多很能唱和表演的人,我们应该尽力把他们推到国际上,各个国家都会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有所认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马东:奇艺网首席内容官。

马东:时尚是一种追求与众不同的能力

当下流行的美都是外国人的标准

对于美,每个地方的人肯定都有不一样的想法,这个东西其实不是关乎人,它跟这个地方的天气气候、人文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到当下的中国,我不觉得当下有什么美。因为所有我们这些美的东西其实都是外国人的。如果你把它换成白皮肤、金发碧眼的话,你看起来可能会更顺眼。所以我不觉得在当下的中国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们历史上所记载的美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处在一个没有美的时代。你从窗户看出去,处处看到的基本都是丑陋。但是这跟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处的时间有关。中国在盛唐的时候,讲究事功而不讲究心静,它是开疆扩土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浓艳是一种美。比如我们看到的唐三彩,唐三彩我们今天说它是唐代最美的东西,当然它有一种美。但是你很难说它在纯美学的角度它美到哪儿去,因为它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时间进化到了北宋,人们开始追求心静之美,你会发现那个时候陶瓷也好、绘画也好、诗词也好,都开始沉静下来了。那种美,是美的另外一个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今天没有美,而且也不必过分去追求。它是特定时间就会这样。因为没有盛唐也没有北宋。所以你在特定的时间段里面,历史的循环是波峰波谷,你刚好赶上,你我辈刚好生在了这个波峰的时代,你没的选择。你也就不必过分追求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类似像有没有大师之辩、有没有美之辩啊,它不该有。

时尚就是反流行

我对时尚话题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时尚的人。但是我觉得,我热别认同有人说过关于时尚的一句话,他说“时尚就是反流行”,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或者归根结底来说,时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其实追求与众不同的能力是每个人的一种声明冲动,就是你活着的根本意义。只是时尚是用一种极端的外在形式去表现它。所以我理解的时尚,就是追求与众不同的能力,而且以一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一些思索的面孔可能让我觉得更美

我不觉得任何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就是一张或者两张面孔能够代表整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或者是时尚,或者是这个时代的美,没有那个时候的韵味。每个人都会不一样,各美其美。对我来说,一些思索的面孔可能我觉得会更美,比如像已经去世的王小波先生,比如像现在特别活跃我特别尊敬的陈丹青老师。我觉得他们都很美,因为他们有独立的思考,甚至有些偏执,但偏执得很可爱。他们说的不一定都对,至少我不能百分之百认同,但是他坚持自己的那种思辨,我觉得是非常可爱的,所以那就是我眼中的美。

真实才是最高的品位和格调

一提品位、格调这种词儿,听着都挺可怕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是装不来的。品位和格调,这个东西都是别人说你,说你这个人很有品位,说你今天的衣服穿得很有格调,这是别人说的。你自己今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看着衣柜说:“我今天要穿得很有格调”,这事儿很奇怪你知道么。所以我觉得,事情都是你尽心去做,做完了以后别人的评价交给别人,你只要做真实的自己,没品位就没品位,没格调那也就没格调呗。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面孔是独有的标志

就像外国人穿不出的样儿来,中国美本身就一定是独特的了。这个独特性不是你追求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在一个全白人的领域上出现了一个吕燕,她就是一种东方美,她就是一种中国美。我说中国没有美是指在这个时代在审美角度上来说缺乏美,但并不是说个体都不美,不是。你觉得这些个体上存在这些漂亮的面孔就代表了中国美,我不觉得。我觉得中国美必须是由它所处的时代去反映,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中国还是很缺乏美的。

上一篇: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 下一篇: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