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藏与为商而藏

时间:2022-10-25 01:04:19

过节放假,闲寂无事,约老友喝茶聊天。友问:你对现在社会上众多人士投身于收藏,古玩藏家的称谓满天飞,有何见解?

我答道:“藏家大致可分为为爱而藏和为商而藏两大类。”

为爱而藏者多表现为沉稳、含蓄、低调,以“隐居”为多;为商而藏者多表现为浮华、急躁、张扬,以“炫耀”为多。两者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的不同,导致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这符合逻辑。

爱者之收藏是为藏而藏;商者收藏则是为谋利而藏,这就是我对两类藏家定义的基本观点。

为爱而藏的藏家出于对藏品的喜爱,他们对藏品的情感是由内而外的宣泄。他们总是对自己的藏品和将收入囊中的藏品百般挑剔,总是要求好上求好,精中求精,绝不会放任哪怕是细微的瑕疵的残存,可谓“象牙筷上找锲丝”,永远不懈地追求完美。他们总是谦虚谨慎地听取别人对其藏品不同看法,更重视有识之士和专家对其藏品判断的不同意见。他们对待这些意见和看法,一定会刨根问底,可以为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找资料、查原因、求检测,不到水落石出则探究不止。他们要求对自己的藏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对其来历、传承、艺术风格、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具有深切的了解和感悟,他们可以与藏品对话。藏品犹如他们的同胞手足,一举手一投足皆知其思。

为爱而藏者对自己的藏品视同生命。徐悲鸿先生和《八十七神仙卷》的故事以及他将自己的誓言“悲鸿生命”之印钤于此画更是强而有力之佐证,他是一位为爱而藏的典范。然而,尽管将所藏视若生命,在悲鸿先生逝世的当天,他的夫人廖静文就按他的意愿宣布将其留下的1000余件作品和1000余件他收藏的历代优秀字画及万余件图书资料全部献给国家,这里边也自然包括那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

为爱而藏者之又一标杆是近代著名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藏”的张伯驹先生。他的收藏佳话也同样告诉我们,为了得到和保护一件自己认定又珍稀的藏品可以为之不惜代价,可以倾家荡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张伯驹先生出身豪门,官宦世家,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等等,自云一件《游春图》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他被真正的藏家奉为典范。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赞张伯驹道:“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

张伯驹先生夫妇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文物重器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充分表现了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像这样为爱而藏的真正的收藏大家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我们每一位希望成为真正藏家的朋友,都由此感受到他们崇高的收藏境界,激励我们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我们要以这样的境界作基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准,我们也完全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收藏家。

为商而藏者之藏则是以求利为目的。我想其必定是将自己收藏的东西都看成是“货”,否则则违背从商之原则。以经商为目的搜求藏品就是进货,进货当然必须先考虑品种、质量、价格、利润和市场销售等商业因素,性价比和赚钱一定是他们首选之议题。“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回报”是商家追求和不可违背的真理,也是不可颠覆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本无可非议。但就收藏而言,这类“藏家”难称其为真正的收藏家,也带不来收藏中的快乐和收获。

商者藏物既然是为利而藏就必定会因盈亏而影响情绪的变化,获利时喜悦,亏本时懊恼;逐利时急躁,积压时郁闷。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为商而藏者,一旦得到一件好的藏品,或卖到一个好价钱,就到处炫耀,招摇过市。这类藏家,我称之为“文化暴发户”,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读者们认为这样的人也可以称其为收藏家吗?

当然,并不是商人从事收藏就是为了图利,和徐悲鸿先生和张伯驹先生相同气质的从事商务的品德高尚的大藏家也大有人在,他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为爱而藏者,值得我们以其为榜样,时时追随之。

责编 有仪

上一篇:微刺激的穴位 下一篇:沈阳机床:要做“指尖上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