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低碳城市建设探索

时间:2022-10-25 11:57:37

武汉市低碳城市建设探索

摘要: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城市是由成千上万的家庭组成,因此有必要从家庭能源消费角度来研究如何建设低碳城市。以武汉为调查对象,分析目前武汉家庭能源消费的现状及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4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能源消费量越来越大,逐渐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武汉市众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撑,但其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而低碳城市的建设最终要依赖城市治理者和居民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发生。且以往研究的关注点总是放在工业上,对家庭能源消费的重视不够。因此从家庭能源消费的视角来研究武汉低碳城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 武汉家庭能源消费的现状

1.1 家庭能源使用结构偏重于煤炭

2009年武汉家庭炊用燃料使用情况中,管道煤气占13.6%,液化石油气占48.6%,煤占了1.2%,其他能源占36.6%,可见居民烧饭主要用电和液化石油气。洗澡主要用电和太阳能,以电为主的占33%,太阳能占28%,液化气占31%,其他占8%。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的占8%,电动车占32%,摩托车占16%,汽车占44%。武汉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但因其成本和技术原因,其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电力能源由于其清洁、方便、价格低廉,一般家庭都乐于使用这种能源。但中国目前的发电主要依靠煤炭,这也是从表面上看家庭煤炭消费虽很少,但总体中却占绝大比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家庭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武汉市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在数量上呈绝对增长之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截止2011年6月,武汉市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2辆,增长32.2%,其中,人均车辆燃料消费146.82元,增长81.2%。同时,住房面积的增加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带动了居民对电能、管道燃气、供热面积需求的增加,居民燃料费和暖气费支出的增加。随着这些数据的增长,与之相随的碳排放量也必然不断增长。

1.3 基础设施薄弱

在以前的发展中,武汉市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对能源消费的重视不足,以至于节能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匮乏,能源浪费现象普遍。同时,创新能力不足,能源的高效、清洁转换技术落后。这都严重制约着武汉低碳城市的建设。

1.4 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采用节能设备的居民家庭缺乏激励措施,如采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的家庭。对居民的节能行为缺乏激励,居民节能意识薄弱,难以形成节能的习惯,导致生活废物处理方面缺乏主动性,废物再利用率低。对生产企业缺乏激励,生产制造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因过高的机会成本而放弃研发和使用低碳材料。这使得低碳城市的建设极为缓慢。

2 政策建议

2.1 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引领和推动家庭能源消费。除身体力行外,还必须担负起促进者、监管者和提供者的重任,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1)开发低碳能源。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政府应下大力气研究开发“低碳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改变目前家庭能源利用结构,寻求清洁能源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时产生的温室气体。

首先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消耗时不会产生污染物。武汉作为“三大火炉”之一,全年的日照时间为1800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丰富。应加大对太阳能的研发力度,利用太阳能来照明和进行光伏发电,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其次,推进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武汉地下水源、岩土蓄热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18~20℃,是很好的空调冷热源。如果广泛应用于家庭,可大大减少空调的使用。

(2)为家庭能源消费建立良好的环境。

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对形成良好的家庭能源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形成这一政策环境有两大因素:一是具有强制性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具有软约束力的各项税收政策。在法律规范和政策调控下,把节能理念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每个细节。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的有关消费节能的法律法规,形成节能型的政策环境,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调整消费领域的税收政策,提高不符合低碳要求产品的税收,对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环保产品在税收上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

(3)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武汉汇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专家学者,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要充分发挥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比较优势,利用现有技术基础和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能减少家庭能源消费的高新科技产品。

(4)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和宣传。

社会各界应积极进行低碳宣传,提升居民低碳生活意识,让居民了解更多的低碳生活常识。让低碳环保从陌生的概念,变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生活理念,让居民深切地感受到低碳环保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积极推进低碳产品、新能源的推广,促进节能家电、节能灯、节能车等产品生产商、销售商与消费者团体的信息沟通。教育机构要通过课堂和校园文化对学生传输低碳生活理念,使学生的低碳行为与低碳意识相一致。正确的家庭能源消费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创造。

(5)实现低碳交通。

在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上要从控制私家车数量、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和发展公共交通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目前私家车数量仍不断上升,其原因主要是公共交通的不便和私人交通的低价。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私家车过快发展,提高燃料价格或开征燃油税。其次,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实现低碳化的目标。再者,大力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努力实现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的零换乘,减少交通的碳排放。目前武汉市的城市自行车租借系统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誉,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低碳出行方式。

2.2 居民家庭方面

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居民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行简单的改变,倡导并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1)提高低碳意识。

家庭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涉及的范围广,延续的时间长,且随着家庭设施的更新而不断变化,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而不断推陈出新。居民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低碳,清楚的认识到低碳与自身各方面的利益息息相关,家庭生活的能源消耗和排污不容忽视,家庭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做到引领的作用。要从小事做起,让低碳生活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2)改变消费观念。

随着幸福指数、生活品质等名词的出现,很多城市居民在生活中过度强调自身的舒适性,按照自身的偏好去消费,几乎不考虑所带来的后果。居民要自觉抵制过度消费和面子消费,约束奢侈性、炫耀性消费行为,提倡循环消费和绿色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物尽其用,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多利用跳蚤市场、网上交换平台、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途径,这样既可做到低碳生活又可减少生活开支。

(3)使用环保材料,绿色出行。

尽可能购置绿色、节能的产品,像节能、节气用具和太阳能产品,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积极选择有益于健康的交通方式出行,像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充分利用武汉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武汉交通拥堵的情况,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武汉市已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并行之有效的路径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家庭是城市的根本,家庭能源消费同样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正确认识武汉市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对武汉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2]李艳梅,张雷.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8,(6).

[3]陆莹莹,赵旭.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J].水电能源科学,2008,(1).

[4]安明霞.家庭能源消费与低碳城市建设之探讨—以杭州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2).

上一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地方实践中的思考 下一篇:农村快递物流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