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阵列师,赚了秒票赚感激

时间:2022-10-25 11:51:23

商品阵列师,赚了秒票赚感激

灵光一闪,去做冷门商品陈列师

1978年出生的钟晓,母亲是一位服装缝纫师傅,父亲是美术教师,受家人熏陶,她从小就对服装、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8年7月,钟晓从郑州一家财经学校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日本服装公司,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助理。有一天,趁中午休息的时候,钟晓陪同事王小姐一起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逛街。在振兴路口一家开业不久的精品服装店一角落里,王小姐挑选到了一件款式新颖、设计独特的时装。她像得了珍宝一般,面露喜色地对老板娘说:“我早就想买这种款式的衣服了,可几乎寻遍深圳所有的品牌服装店,就是没有找到。想不到今天在这里找到了。”

站在一旁的钟晓却略有所思,对老板娘说道:“这衣服是不错,可惜你把它摆在了非常不起眼的位置,幸亏我们王小姐火眼金晴,不然,它就难卖出去了。”老板娘听了一愣,连忙问她有什么高见。钟晓打量了一下整个店面,不慌不忙地说:“因为这件衣服属于个性风格很强烈的款式,应摆放在橱窗中吸引顾客的眼球,而不应把它放在店面的‘死角区’,顾客进店里来很难发现它们,销售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半个月后的一天中午,钟晓和王小姐再逛到这家服装店,老板娘欣喜地告诉她们,按照钟晓的建议调整服装陈列位置后,进店的客人多了,销售额也比以前增加不少!为此,老板娘恳求钟晓留下手机号码,请她今后多上门指教,并表示可以每月给她一笔“指导费”。

这件小事引起了钟晓的深思:想不到商品货物的摆放还与销售业绩有这么大的关系呀!后来,她再逛服装店时,就多了个心眼,总会留意观察各个店面里服装的摆放情况,她发现不光是那家新服装店在服装摆放上有问题,就是那些老店里的服装摆放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质地差异很大的服装放到了一起,有的相互关联的服装又分开摆放,有的店面装饰风格与经营的服装风格迥然不同,很不协调……

这时钟晓灵感突现:商店货物的摆放和市场销售的关系太直接了,这些服装店肯定需要有人来指导他们摆放商品。他想,自己如果去干这一行会怎么样呢?

钟晓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这才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百货业,商品的陈列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商品陈列师”,他们结合款式风格特征,利用陈列师独有的装饰技巧,将商品优势最大程度展示出来,以促进销售。

随后,钟晓又马不停蹄地在深圳闹市区展开了市场调查,惊奇地发现,在深圳这座有着六七百万人口、服装店数以千计的大都市,竟然找不到一个专业的商品陈列师。

发现这一市场空白后,钟晓更加兴奋了,决定放弃从小就萦绕在她脑海里做服装设计大师的梦想,而去从事商品陈列师这新型职业。

四处碰壁,吃亏赚来的是经验

钟晓清楚地知道,自己虽然有一定的美术、服装设计基础,但真正要从事商品陈列师这一新职业,还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于是,她开始留意一些报刊、电视上的相关广告。一天,她从一本时尚杂志上看到,北京西蔓色彩工作室刚开办了陈列装饰顾问的专业培训班,正在面向全国招生,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因当时钟晓所在的服装公司,不可能给专门的时间让她去进修,她只得狠狠心,辞去了这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去北京参加陈列师专业课程的培训。在这里,她有幸得到了“中国陈列第一人”于西蔓老师、国际著名商品陈列大师大桥雅子教授(日本)的亲自指点,系统地学习了商品陈列搭配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先后获得商业陈列设计技术初级、中级认证证书。

培训结束后,觉得“钱途”一片光明的钟晓踌躇满志地回到深圳,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万事开头难,赚钱并非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2001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钟晓来到深圳名牌服装的聚集地西武百货商场,找到了一家著名品版服装公司。接待她的是一位营销负责人,他看过钟晓的资料后客气地说:“我搞营销10多年,知道促销的方法有很多,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把商品摆放好了也能促销。”

在大服装公司多次碰壁之后,钟晓又去找那些小一点的服装门面。在东门步行商业街一家精品女装店,她向一位女老板讲明了来意,并简要地讲解了商品陈列师的重要性,对方很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你这要不要收费?”钟晓说要适当地收一点费用,对方马上就说:“现在开一个门面不容易呀!门面租金那么高,还有这税那费的,我哪里还会出这种冤枉钱?”钟晓并没有气馁,她递上了商品陈列师资格证书,女老板只是用眼睛扫了一眼,鼻子轻轻地哼了一声,说:“现在呀,只要肯出钱,找深圳街头的那些假票证贩子,什么证件办不到?”一席话,气得钟晓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就这样,在一个多星期里,钟晓整天马不停蹄地在深圳找工作,连续跑了20多家服装公司、服装店,就是没有一家愿意接纳她的服务。

钟晓心想,一些商家不接受自己的指导,主要是他们没有看到实际效果,自然会对商品陈列师这种新事物产生怀疑。在开头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先为他们免费提供一段时间的指导呀!

第二天早晨,钟晓再次来到了东门商业街,向曾拒绝她的女老板说明了来意,并特地强调先免费服务半个月,如果有效果再收点低廉的指导费。对方一听有“免费的午餐”,就同意让她试一试。

钟晓马上手脚麻利地将店里的服装重新进行了调整,将一些主推的新潮服装,陈列到引人注目的地方,让它们特别显眼,以吸引顾客进店并刺激购买欲望;她将那些一般的服装也换了陈列位置,并巧妙地运用一些小装饰、小技巧,使整个卖场更生动、新鲜。当晚收工时,老板一统计,居然比前一天多卖了7套衣服,她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第二天,钟晓再次对卖场陈列进行了一些改进,又多卖出了几套。半个月到期后,女老板主动提出为她补发1500元酬劳,并表示愿意继续聘请她作指导。

手捧这来之不易的1500元钱,钟晓不由心潮起伏,对于她来说,这笔钱虽算不了什么,但却让自己找到了继续做商品陈列师的信心!后来,钟晓又接触了不少中、小型的服装店面,她发现除了老板对服装陈列师这一行不信任外,营业员的抵触情绪也是商品陈列师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2002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钟晓途经振华路时,看到一家中型服装店里门庭若市,很多顾客在抢购换季打折服装,她也好奇地进店逛了逛。但是,凭着特有的敏锐职业目光,她很快就发现,尽管这里生意火爆,但货物陈列杂乱无序,内衣、内裤等相关联的商品本应陈列在一起,却东放一样,西放一样,顾客购物时很不方便。钟晓找到老板,建议他重新陈列货物,老板却说,生意这么好,何必多此一举?钟晓给她讲锦上添花的道理,讲方便顾客的重要性,老板觉得她言之有理,便下令晚上9点关门歇业后,全体员工继续加班,在钟晓的统一指导下重新陈列货物。

员工们劳累了一整天,本来就想早点休息,现在却要加班加点,个个牢骚满腹,特别是听说是钟晓出的“鬼点子”后,这些对老板敢怒不敢言的员工们一下子就把怨气发泄到了她的身上。钟晓一边耐心地给她们讲道理,一边认真指导她们按照“易选择、易拿取”的原则,依照衣物色彩、款式、尺码的不同,重新分区、分类陈列,一直干到半夜一点多。第二天,整个卖场井然有序,货物配置科学,一些回头客都反映取货方便了,营业员们也心服口服了,老板则高兴地给钟晓封了个红包,并聘请她为老师,定期为该店的营业员作卖场陈列培训。

精益求精,新潮陈列师月挣万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晓在深圳服装行业也变得小有名气,有些服装企业的老板慕名而来,请她上门指导。然而不久,钟晓就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了,她想跻身于一些大的品牌服务公司。这种机会很快就来临了。2002年10月初的一天,深圳一家著名品牌服装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开招聘一名商品陈列师。钟晓赶紧将工作简历、商品陈列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资料寄给了该公司。由于别的应聘者大都是一些半路出家的美术师、设计师,唯有她一人受过正规培训并取得了证书,因此,钟晓很快就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层层严格的考核,最后以月薪6000元的待遇被聘为这家著名服装公司的商品陈列师。

一进公司,正赶上该公司在深圳华强北的一家新分店日夜抢时间搞装修,准备在10月28日开业。钟晓马上进入角色,当起了店面陈列总设计师。开业那天,老总看到既从宏观上做到了总体卖场风格与服装品牌风格的协调一致,又从微观上注意到了商品陈列的精致细腻,既能很好地营造品牌形象,又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激发购物兴趣,便连连颔首称赞。

由于这家著名服装公司在全国一、二级城市共开设了110多家连锁专卖店(柜),钟晓也就肩负着指导公司全国卖场陈列业务的重任。她通过反复修改,制定出了一整套适用于卖场陈列风格规范化手册,包括每个季节不同的陈列风格、陈列品的选定、装饰品的配置、色彩的搭配、海报的设计等,寄发给全国各个连锁店作样本。每到服装换季之前,她就和公司的培训师一道,奔赴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分片巡回为各大区连锁机构进行商品陈列业务辅导。

如今,年仅26岁的钟晓轻轻松松每月收入万余元,还开了一间名为“Mica商品陈列工作室”,每天找她咨询、求教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远在北京、重庆做服饰品牌的朋友,也千里迢迢地将她接过去帮忙指导服装陈列。谈起成功之道,她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要敢于创新,长期在别人后面跟风,吃力不讨好,应当尽力寻找一条通向市场需求、暂时又很少有人去走的路;二是要把兴趣与职业结合起来,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才能努力去把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做好,并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上一篇:为爱骑行十万里 下一篇:一个加拿大女孩的平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