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脏瓣膜,不一定要开胸

时间:2022-10-25 10:51:54

换心脏瓣膜,不一定要开胸

心脏是人体动力的源泉,每天不眠不休,工作量很大,时间长了,自然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其中,心肌、血管、瓣膜等概莫能外,需要积极应对,修复“故障”,维持心脏的正常运作。

如心脏瓣膜,它有维持血液正常流动作用,包括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其中,主动脉瓣病变是常见的瓣膜病,对于主动脉瓣膜严重关闭不全或者严重狭窄的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主动脉瓣瓣膜置换。几十年来,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确切,安全成熟,手术死亡率极低,得到广泛应用。

但对于高龄、合并其他疾病、手术风险大的患者,传统换瓣术就有局限,因为这些患者不能耐受常规手术的创伤与打击(传统换瓣术需要开胸进行),调查显示,在欧洲有相当多的高风险瓣膜病患者,医生不建议其接受外科手术。有些患者,出于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和伤口的恐惧心理,也不愿接受传统手术。对这些人而言,需要考虑其他应对之策。

于是,科学家不断摸索替代治疗方案。

1992年,丹麦Andersen等的开拓性研究证实,经导管植入人工主动脉瓣膜具备可行性;2002年,法国Cribier等完成了首例经皮人体主动脉瓣移植术,他们成功在人体内植入1枚经球囊支架释放的牛心包主动脉瓣膜装置,成功开启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临床应用的先河。

目前,欧洲很多个心脏中心已开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死亡率非常低。在我国,这一技术刚起步,只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始尝试该手术,不过结果还是喜人的。前不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2例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新手术,即通过“不开胸”的方式置入国产主动脉瓣装置。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高危、高龄患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也是心脏微创外科发展的大趋势。相信随着技术发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会逐步完善,服务更多患者。

虽然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有低风险、恢复快等优点,但仅局限于部分患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而且该手术总体来说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适应证的把握十分严格,仅当LogisticEuroScore评分系统预测患者常规手术死亡率≥20%,才考虑采用此术式。

而且需要认识到,该技术并非万无一失,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封堵住冠状动脉开口,造成冠状动脉阻塞;由于手术在血管中操作,如碰到血管壁,容易使栓子脱落,造成栓塞;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主动脉瓣环破裂、血管破裂及与穿刺相关的一些问题。所以,选择手术仍要慎之又慎。

上一篇:心包炎,肝硬化之“幸” 下一篇:“工业强省”打造“升级版”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