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10-25 10:35:39

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肠瘘和死亡,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也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治疗效果高于预期。结论 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价值

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粘连性肠梗阻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患者腹腔内小肠粘连进而导致肠道内容物出现通过障碍[1],是腹部手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并发症,关于该疾病的治疗一直是胃肠外科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我院将以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41.5±3.5)岁;本组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①辅助检查,患者腹部平片显示有阶梯状汽液平面,仿真内镜或者口服碘水造影显示有小肠梗阻存在;②体检患者多为腹部膨隆,诊断有柔韧感,可见肠型蠕动波,有金属声和气过水声;③症状,患者多有停止排便排气,呕吐,腹胀和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④本组中除了3例腹茧症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有过腹部手术史。本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禁水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选择善宁和奥美拉唑,并且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使用必要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上述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①通过手术均证实患者为严重粘连性肠梗阻;②保守治疗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③反复发作肠梗阻。

1.2方法 以患者术前诊断结果为基准,合理选择手术的切口,进入腹部后详细探查患者腹腔内的情况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梗阻发生的部位和具体原因,如果发现有肠粘连则行粘连松解,对于无法松解的致密肠粘连肠袢,则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小肠长度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如果患者存在适应症的肠坏死应该一期采用肠切除肠合。

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首先选择一根直径为0.5 cm,长度为4 m左右的乳胶管,然后再在位于小肠内部的乳胶管中部剪出多个侧孔,侧孔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乳胶管道整体的1/3且间距一般情况下在10 cm以下[2],在空肠上部距离Treitz韧带大约15 cm处选择入口,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从空肠回肠到阑尾根部穿出,如果患者的回盲部分已经被切除,那么可以在任意结肠处行肠壁造口;最后,在壁层腹膜引出处把腹壁和肠管进行固定处理,放置引流并关腹。

1.3术后方法 ①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内固定滑脱,在手术完成过后应该尽可能早的对患者行肠管减压处理;②手术完成后24 h对患者行肠内管营养支持治疗,具体的方法为经空肠入口给予患者500~1000 mL平衡液,手术完成后48 h对患者行百普力,从500 mL/d逐渐递增至1500 mL/d,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大约在1 w过后对患者行流质饮食[3];③手术结束后的10~15 d对患者行夹管,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定时间拔出其小肠内的乳胶管。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肠瘘和死亡的情况,其中有5例患者(10.00%)在手术过后出现了切口感染,给予针对性处理,感染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对患者的健康及治疗进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5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8±2.9)d。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40例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肠梗阻,治疗效果高于预期。

3讨论

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来看,在所有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是最高的一种,且无性别、年龄的限制,多见于腹部手术过后,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粘连性肠梗阻是机体本身对于外来异物或者手术创伤修复愈合的一个自然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即便发生了肠粘连,但是只要保证肠内运行通畅,也不会发生梗阻症状,如果患者未出现反复的腹痛,那么也不需对其进行手术干预。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优点在于:①拍俩管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将其放置于患者的肠管内,可以有效的阻止粘连的进一步发生,也能够使患者的肠蠕动能够尽快的恢复;②适应证比较广,对于因为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肠粘连患者,它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③不会对患者的肠壁和肠管血运造成影响;④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此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空肠造口的地方应该尽可能的作为人工隧道,并且保证腹部缝合固定,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由于压力增高而造成的肠内容物渗漏流入腹腔,对腹腔造成不良的影响[4];②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应该用于腹痛反复发作且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③对于手术过后出现的切口感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综上所述,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还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临床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婵婵.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D].郑州大学,2013,3(11):100-102.

[2]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等.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1(2):1228-1229.

[3]常维才.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02-2303.

上一篇: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 下一篇:自拟生血方对肿瘤所致贫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