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成长

时间:2022-10-25 10:24:52

让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成长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探究活动”正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 注重链接,以内促外,为物理探究搭建平台

作为课堂教学,若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物理课堂也将是灰色的、被动的。若在教师的指导下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头脑,就能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链接学生的生活,放开学生的手脚,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将被动接受转移到课堂外的主动探究中去,必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我们学完《平面镜》一课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此时,我灵机一动,问道:“有一个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能够成两个像吗?”同学们窃窃私语,互相猜测,这时一同学忽然说道:“能够成两个像或两个以上的像。”一下子其他同学都被那同学吸引过去了,满教室都充满了询问的眼光,迷惑地问道:“为什么呢?”于是该同学讲道:“我在家里看到过,那是在两面大衣橱的镜子前发现的,我站在两面互成角度的镜子前发现在两镜子中分别成像,而且还可以成好几个像呢。”这时我因势利导,说道:“该同学在平时生活中能善于观察,我们要向他学习,只要你平时多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科学家们就是不错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才会有伟大的发现的。”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相约到某同学家中进行实验并表示以后要象那同学那样多注意、多探索。看到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掀起了学习探索的热潮,我感到惟有置身于生活,才能揭开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才能透过课堂这扇明亮的窗户又看到窗外一片绚丽的天空,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 注重发现,以引促问,为物理探究创设条件

以问题带动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课堂内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健就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在探究式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入人耳的?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三、 注重猜想,以辩促思,为物理探究提供动力

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如学习“焦耳定律”这节内容时,在提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通过讨论、分析电线着火,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不热这些现象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学生就能作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的猜想。

猜想是物理探究的拐点,发现问题后,退而顾之也大有人在,然而更多的是促进更进一步的探索。例如:了解到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这一特性后,我提出问题: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相同吗?于是同学们互相猜测并争论起来,个个面红耳赤,这时一同学说道:我们干吗不试一试呢。探究的欲望被激起来了,于是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一气呵成,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的方法和精神。

四、 注重活动,以做促悟,为物理探究奠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阐述:应当让学生参加“促使智慧和双手相结合的劳动”。物理课程正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它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地吸收新鲜知识的学习能力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是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习。如初二物理讲“测量”时可向学生布置测量任务,如测量象棋子的周长、厚度、直径,或重庆到北京铁路全长等。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自已去探寻。再如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橡皮筋长短不一致,测力计刻度也就有差别,这必定引发学生的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埋下种子,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契机。探究性实验与制作的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学生的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动手实验的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保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类比、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发表自已的不同见解,教师始终维护着一个自由的探究氛围,小心的喝护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放在重要地位,也让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钮建明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 215226)

上一篇: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