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患儿全麻术后恢复期的安全护理

时间:2022-10-25 07:57:43

眼外伤患儿全麻术后恢复期的安全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1-3281-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眼科需要采取精细的手术操作,以保存最佳视力,手术时要求眼球固定,无躁动,绝对安静状态,小儿往往不能配合,一般要在全麻下完成,而麻醉术后小儿易出现生命体征改变、意识改变、窒息,若观察不及时可严重危及生命。因此,患儿麻醉后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70例小儿眼外伤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12岁,其中眼内异物取出术38例,眼穿通伤18例,外伤性白内障吸取义眼胎植入6例,眼球摘除术8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术后回病房后,立即心电监护、常规吸氧,调节氧流量1~2 L/min,向麻醉师、手术医师了解患儿麻醉、手术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了解输液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注意患儿意识状态的变化、呼吸频率和幅度,有无一过性呼吸抑制,皮肤黏膜颜色、皮肤温度、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肌张力情况,并详细记录。应强调的是合理设置监护仪各项报警范围,报警设置一定要开启,报警音量调大,出现报警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谵妄、躁动、寒战,一旦患儿苏醒,需观察其定向力、判断力、四肢活动情况及有无恶心、呕吐,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等。

2.2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绝大多数患儿术后恢复期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精神症状,如在睡眠中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哭喊、挣扎。因此,患儿要睡有床栏的病床,必要时可用约束带约束四肢,约束带要牢固,但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此时可让患儿父母或其他亲属陪伴、安慰,以减轻患儿焦虑,但应向亲属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士应用低声温和的语气与患儿交流,动作轻、稳。

2.3 做好呼吸道管理:小儿由于其独特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其呼吸道较为敏感,分泌物旺盛,加之麻药作用使分泌物增加,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因此,患儿回病房后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或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若分泌物过多的患儿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注意吸引负压小于100 mmHg,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黏膜,待麻醉清醒后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做深呼吸。

2.4 防治恶心、呕吐:由于小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胃排空时间较长,麻醉后喉反射有抑制,饱胃患儿易致呕吐、误吸。故小儿麻醉前应禁食6小时,婴儿禁奶4小时,术前2小时停止喂水。术后出现呕吐时,应使患儿头偏向一侧。护理人员准备好吸引装置及时清除口、鼻腔、咽喉部呕吐物和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呕吐频率及皮肤色泽,严重者可给予镇吐药。被呕吐物污染的衣服、被单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继发性感染。

2.5 做好液体管理:因小儿水代谢比成人快,不能耐受脱水,手术前禁食及手术创伤均有液体丧失,必须及时补充。同时也要防止过快、过量输液引起患儿循环超负荷,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输液量和速度应根据小儿生命体征、尿量和各项检查,按小儿千克体重计算,一般安全滴速为20~40滴/分。婴儿可使用输液泵调节滴速,输液肢体要适当约束。

2.6 维持患儿正常体温:患儿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且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术后容易发生低温或高温。因小儿不合作和体表温度易受环境影响,不主张测口温和腋温。一般选择直肠温度,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在50%~60%。冬季注意保暖,被褥遮盖好患儿,用体温毯或热水袋保温,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50℃,并用毛巾包裹置于患儿足部,尽量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烫伤,对发热患儿减少覆盖物,体表用温水擦浴,冰敷大血管等物理降温。降温时避免寒战,如有大汗及时更换衣服。

2.7 注意观察有无苏醒延迟: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是物残留,麻醉用药过量,肌松药使用,导致呼吸抑制意识恢复延迟。因此,在苏醒期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和其他损伤。

收稿日期:2007-06-21

上一篇: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防痨定点社区医院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