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推拿拔罐在治疗感冒的运用

时间:2022-10-25 06:54:55

浅述推拿拔罐在治疗感冒的运用

关键词:感冒 推拿治疗 拔罐治疗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推拿拔罐为主、斧标驱风油为辅,对感冒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运用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运用

1.1 患者俯卧位,撩起衣服暴露肩背腰部,术者以驱风油为介质,用擦法、平推法在背腰部督脉、膀胱经施术。擦大椎、风门、肺俞,以透热为度。

1.2 拿、揉、点按颈项、肩膀、背腰部。以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背腧穴(大杼至膈俞)等穴位为主。适量驱风油涂于胭窝(委中)、足心(涌泉),自上而下作擦、推、点按等手法。

1.3 驱风油涂抹肩背腰部,用闪火法将罐口平滑、型号合适的火罐吸负大椎、大杼穴,沿督脉、膀胱经走罐数次,以患者耐受为宜,走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紫痧等郁热外散之象为度。然后在大椎、天宗、及背腧穴、风门、肺俞等穴位留罐5~10分钟,起罐后令患者穿好衣服或加盖衣被。

1.4 仰卧位:令患者闭眼,少量驱风油涂于前额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上作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擦鼻子等手法。按压印堂、睛明、迎香、太阳、百会等穴。

1.5 续上法点按揉中府、云门、曲池、合谷、外关,拿上肢、下肢。

2 讨论

感冒是临床常见外感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声重、咳嗽、头痛、恶风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证。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也”,“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背为肺之府也”,太阳主一身之表,经行项背。《素问》:“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故相引而痛。”可见感冒病位主要为肺、为表,治则以解表祛风为主。

2.1 主要运用穴位 百会、大椎:发散风邪、助阳散寒、安神清脑,解表散邪、调和营卫;肺俞、中府:俞募相配,疏风宣肺、行气宽中;风府、风池:滑热疏风达表;曲池、合谷:清热散风、活络止痛;迎香、太阳、印堂:开窍散邪,醒脑止痛。“风能胜湿”痰湿重者,除以上祛风穴位外可配合心俞、脾俞、阴陵泉、中脘、丰隆、鱼际。“虚则补之”正虚体弱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益气健脾。

2.2 主要运用手法《小儿推拿广义》:“凡推法,必似线行,毋得斜曲。”《幼科铁镜》:“用推即用药。”所谓推必用汤,用驱风油作介质,祛风止痛,缓解感冒。

2.1 操作着力紧贴皮肤,动作稳快,直线不歪斜,压力适中,使热量深透而不损伤皮肤,一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作用;二又可通过药物的渗透加速开鬼门,加快驱病邪的作用。对风寒者手法快、稳、沉,使热气至而痛止。风热者多快速、重施,刚中有柔,以实热则逆经,虚热则顺经为施术原则。

2.2 “拿以汗之”“汗而发之”拿颈项、肩膀,10分钟以上患者觉微发汗为佳,合点按诸穴宣肺解肌发表。“揉以和之”揉背腰部,着力沉重,移动缓慢,力渗于里,调阴阳、和气血、培元气,擦、推胭窝、足心,通关开窍、引热下行,对阴亏发热者多用。风寒者手法稍重慢,风热者稍轻快。

2.3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可增加组织细胞气体交换,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2.4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擦鼻子,开窍祛风、通络止痛,有提壶揭盖之功效。

诸法合用共奏“邪去正自安”之疗效。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宜防复感或邪入里。术后嘱患者多喝开水,补充消耗的体液,以助达邪外出。驱风油过敏者改用其它介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劳。

上一篇: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探讨 下一篇:按摩结合牵引治疗50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