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创业环境的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

时间:2022-10-25 06:51:34

构建有效创业环境的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的科技文化背景下,创新与创业成为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息。创业动机是新、创业行为重要的先导因素。本文对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进行定性研究,在阐释创业动机理论演进及动机构成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基本构成与分布,有效指导创业环境构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障碍。

关键词: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环境;个人能力

中图分类号: C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50-2

1 创业动机构成的演化理论

1.1 创业动机理论

创业是寻找、评估和开发机会,以生产未来所需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人的动机的影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创业动机是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而在创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在创业过程中驱动着创业者行为,激励创业者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实现创业成功,并影响创业企业的绩效。创业动机也可以理解为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1.2 创业动机模型

为了明确创业动机与创业实践的关系,史蒂夫・马里奥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简单的创业动机模型,如图1所示。按照创业者需求的层级水平,A代表较低层级的尉氏县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创业;E代表最高级为自我实现而进行的创业。当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创业动机由单一向多元逐步转变,表现为B、C、D的复合创业动机,越偏向E点,创业的自我实现动机越强烈。

2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

地缘经济的发展不充分是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因此,吉林省的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尤其是大学生人才,在毕业后通常选择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1]。“互联网+”背景下的全面创新创业浪潮,国家和地区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颁布的新法规、方法和举办的响应活动,为就业窘境中大学生提供了休憩之地。

另外,社会文化的日渐成熟使大学生越来越期待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创业是其社会性的行为表象。

再次,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知识面较为广泛,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因此生产、构思的产品大都高级化,符合大众群体的需求。

最后,吉林省是教育大省,省内高校林立,高校间活动频繁,大学生的创业虽是首先基于自己的校园,又不局限于自己的校园,具有良好的校际创业环境。

3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3.1 个人特质

大学生创业是适宜的创业环境与做好创业准备的大学生相结合的产物。创业动机是驱动创业的心理变量,间接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因此,个人的心理特质是大学生创业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格特质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体的主观意识。一般有四维度和六维度的不同划分。四维度创业个人特质包括:外在奖励、独立需求、内在激励、家庭安全;六维度创业特质包括:成就动机、控制源、独立性、积极性、创新性、冒险性。

3.2 个人背景因素

个人背景和家庭要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形成的客观要素,主要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年龄、性别、和创业精神等[2]。父母思想的灌输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同时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如父母有公司的孩子更喜欢自己创业;学历的高低决定着创业的方向及其发展趋势;年龄是企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高的有丰富的阅历,但发展空间及其发展机遇不多,年龄低的阅历不多但是创业机遇大。性别扮演的并不是一个重要角色;创业精神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3.3 大学环境

学校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根据对美国学校MBA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倾向正相关。吉林省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规划,尤其是公立高校,由于学校的理论研究定位和大学生自我学习定位,导致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萌发强烈的创业动机。

3.4 社会环境

创业动机形成的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吉林政府的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社会、文化和经济等。与同类地区相比,吉林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激励性机制相对匮乏,学生对创业信息的接受渠道单一,缺乏公共性的和具有交互性的创业信息和创业交互环境。

4 吉林省构建有效创业环境的建议

4.1 高校方面的策略和建议

4.1.1 创建校园创业文化

校园创业文化是创业精神培养的主要依托,吉林各高校应适当联合起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鼓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其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创造力和创业素养。采取多种途径,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和经验。

4.1.2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有利于驱动创业动机形成和促进创业行为的实践平台,具体表现为:学校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资助或奖励再创业活动中有特殊表现的团队或个人;学校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环境支持,成立专门的机构,综合组织、协调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及时给予创业辅导和指导,通过多渠道的措施和安排,为大学生的创业打造综合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质量。

4.1.3 正确的创业动机教育

高校要加大宣传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深入的认知,引导学生正确的创业动机和创业行为的产生。高校要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从而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激发学生正确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将学到的成功标准和运用策略运用到创业当中,提高大学生创业自信心。

4.2 政府部门的策略和建议

4.2.1 加大创业政策力度,整合政策资源

有效的创业实践需要政府各部门间进行统一的协调,从政策引导、落实实施,到成果评审、奖励激励,中间还会涉及各项人事、财务等的有效链接和沟通,融合政府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是政府工作效率的反映,也是政府政策资源相互整合协调的考察。

4.2.2 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调查:在没有创业动机的学生中,100%的人认为创业的困难就是没有资金。因此,吉林政府应该加创业扶持的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要就如何规范大学生创业贷款的发放,将资金支持与公正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和项目发展监督有效的结合,不仅有投入,还具有产出和收益的功能,以资助更多的创业项目。

4.2.3 设立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咨询机构

吉林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低收费或者免费技术支援,就创业者在产品概念、市场定位、营销推广、团队及人事管理和金融财务等领域的难题给予必要的帮助,政府提供的基础孵化作用可以使其少走弯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参 考 文 献

[1] 徐敏.西部民族职业教育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1(2).

[2] 笛卡尔.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上一篇:高低压配电设备运行故障及维护 下一篇: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