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地区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0-25 06:35:10

沿淮地区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摘要 通过2013―2015年连续3年对机插和人工移栽秧田、大田的主要病虫草害调查分析,探索了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旨在为沿淮地区机插水稻的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参考,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对策;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37-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3-year investigation(from 2013 to 2015)of the 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among machine transplanting,manu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bed and the common fields,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were explored.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hen analyzing the causes,which aim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ntrol management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along the Huaihe River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and provide som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Key words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causes analysis;control countermeasures;the region of Huaihe and Changjiang river

水稻机插技术适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经济高效的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广,其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沿淮地区,水稻机插的面积增加更为显著。机插水稻因栽培方式的改变,影响到田间小气候,导致病虫草害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病虫草害发生与危害的变化。笔者对沿淮地区的4个县机插水稻、人工移栽水稻2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旨在为沿淮地区机插水稻的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参考,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1 基本情况

观察地点选在凤台县桂集镇、寿县堰口镇、颍上县江店镇和怀远县包集镇,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中籼稻。人工移栽秧田播种时间是5月10日,机插秧田播种时间是5月20日,都在6月10日移植;种植21万穴/hm2。每种栽培方式大田各地合计面积40 hm2,其中1.6 hm2为空白对照区,秧田面积0.16 hm2为空白对照区,其他是药控统防统治区,用药种类、浓度、时间、次数在同县一致。各栽培方式按其栽培特性进行常规肥水等管理。主要病虫草害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按其调查规范进行。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水稻生产期间对几种主要病虫草害进行调查,并进行整理分析。

2 发生特点

2.1 秧苗期立枯病、恶苗病机插秧田高于人工移栽秧田

机插秧田播种密度明显高于移栽秧田,地下根系密度较高,通气透光性较差,如肥水管理不当,易得立枯病。试验地机插秧是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又因密度较高,易造成秧田小环境温度较高,温度是影响恶苗病发生的最主要环境因子,较高温度有利于恶苗病的发生。

2.2 大田草害机插田重于人工移栽田

2013―2015年在空白对照机插、人工移栽大田移植后20 d进行杂草调查(表1)。

机插大田、人工移栽大田杂草总株数分别是59、34株/m2,前者是后者的1.7倍。原因是机插水稻前期苗小且稀,以浅水层灌溉,通气透光性较强、湿度适宜,较利于田间杂草萌发和生长。

机插水稻阔叶杂草,尤其是野慈姑数量明显较多。机插大田与人工移栽大田禾本科杂草的比例是1.4,而阔叶杂草的比例是2.6,尤其是野慈姑的比例达到3.0。原因是阔叶草争肥争光能力较强,在机插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其生长。

2.3 灰飞虱数量、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机插大田轻于移栽大田

2013―2015年7月中旬在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进行调查,见表2。

人工移栽大田、机插大田条纹叶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10%、0.53%,前者是后者的2.1倍。1代灰飞虱成虫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中期,虽与试验田的人工移栽秧田期、机插秧田期都吻合,但机插秧田期比人工移栽秧田期缩短10 d可减轻灰飞虱传毒。

在实际水稻生产中,机插时间有早于人工栽插的,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对周边非试验区调查,发现平均灰飞虱虫量还未移栽的人工移栽秧田和早插的机插大田分别为0.077、0.001头/百株,前者是后者的77倍,说明早插的机插大田感染条纹叶枯病的概率比同期未移栽的人工移栽秧田要小得多,原因是大田前期机插秧苗由于秧苗嫩绿特性分散没有秧田期集中不利于灰飞虱的趋向(表3)。

2.4 水稻纹枯病机插田初见期较迟,前期病情较轻,中后期发展较快

同期栽插的机插大田与人工移栽大田比较(图1),人工移栽大田纹枯病初见日在7月5日,比机插大田早3 d;人工移栽大田在7月15日之前病情指数平稳上升,之后病情指数上升较快,进入发病高峰;机插大田在8月5日前病情指数平稳上升,之后病情指数上升较快,进入发病高峰,说明了纹枯病发病高峰期机插大田比人工移栽大田延后,一般是15 d左右;原因是机插田小苗移植、机损大,返青期长,分蘖发生迟,分蘖期较长,前期田间郁蔽程度低,通气透光性强,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人工移栽大田纹枯病9月2日后病情指数发展变慢直至平稳,而机插大田纹枯病要到9月16日病情指数才发展变慢,且之后还有一段缓慢的上升过程直至平稳;原因是机插稻虽营养生长阶段缩短,但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后期同期有利于纹枯病进一步发展。

2.5 褐飞虱见虫早,后期世代重叠较重、虫量较高,常多1个代次

系统调查机插大田比人工移栽大田褐飞虱初见日早3 d,原因是本地区褐飞虱第1次成虫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因机插水稻是小苗移植,水稻长势比人工移栽水稻较嫩绿,有利于褐飞虱的趋向。机插大田期长,抽穗期、成熟期推迟,造成褐飞虱在田危害时间增长,常多1个代次,易造成世代重叠较重、虫量较高。2013年至2015年9月20日左右六(4)代褐飞虱各地若虫峰期普查:机插田褐飞虱平均2 850头/百丛,其中成虫、低龄、中龄、高龄若虫分别占1.1%、30.4%、66.7%、1.8%;人工移栽田褐飞虱平均虫量2 010头/百丛,其中成虫、低龄、中龄、高龄若虫分别占0.5%、92.5%、6.4%、0.6%。数据比较分析可知:机插田虫量是人工移栽田的1.4倍;机插田成虫量是人工移栽田的2.2倍,这些成虫是七(5)代成虫,说明机插田后期褐飞虱世代重叠较重,如穗期、成熟期过于延迟就可增加褐飞虱1个代次的危害。

2.6 大田前期稻纵卷叶螟机插田比人工移栽田发生普遍较重

由表4可知,四(2)代稻纵卷叶螟平均百丛卵量机插田是人工移栽田的1.6倍,平均百丛虫量机插田是人工移栽田的1.8倍。原因是机插秧由于秧龄小,大田前期机插稻田普遍较嫩绿,实际生产中移植又较早,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趋向,稻纵卷叶螟各地常年普遍早发,发生量明显重于人工移栽田,成为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主害田。

2.7 1代二化螟发生较轻

由表5可知,人工移栽秧田卵量、螟害率分别是机插秧田的1.4、1.8倍。沿淮稻区常年1代二化螟成虫期在5月10―29日、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期在5月21日至6月9日、高峰期在5月下旬。因此,1代二化螟成虫产卵基本上都在秧田期,而人工移栽秧在田期比机插秧在田期一般要长10 d左右,与1代二化螟成虫期吻合时间长,着卵量人工移栽秧较多,移植到大田后人工移栽稻螟害率也较高。

3 防治对策

3.1 做好浸种杀菌、喷雾杀菌工作

可选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5叶后及时用咪鲜胺喷雾预防恶苗病,用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喷雾防治立枯病[1-2]。各药剂使用方法见产品说明书,下同。

3.2 及时做好大田除草工作

做好“一封”“二封”“一补”“二补”除草工作。“一封”:在机插大田栽前沉实期,可用苄嘧・苯噻酰(如稼佳保)防治。“二封”:栽前未进行封杀处理的田在插秧后5~10 d,栽前已(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8页)

封杀处理的田在插秧后15~20 d,可用五氟磺草胺・丁草胺(如农地隆加丁草胺)或苄嘧・苯噻酰(如稼佳保)防治。“一补”:对千金子、稗草等杂草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机插后15~20 d,可用氰氟草酯(如千金、稻笑)加五氟磺草胺(如稻杰、农地隆)防治。“二补”:对多年生莎草科野荸荠、水莎草及阔叶杂草野慈姑等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水稻分蘖末期,杂草3~7叶,可用苄嘧磺隆(如稻鼓)加灭草松(如久盼)或2甲4氯钠盐防治[3-4]。

3.3 做好秧田期灰飞虱和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机插大田条纹叶枯病、1代二化螟虽然比人工移栽大田较轻,但也应搞好秧田期的灰飞虱、1代二化螟防治。秧苗2叶1心后可用吡蚜酮或吡虫啉加阿维・氟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或杀虫单防治,还要做到带药下田[5-6]。

3.4 做好大田前期的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田中、后期的纹枯病、稻飞虱的防治工作

机插大田前期四(2)代稻纵卷叶螟普遍较人工移栽大田重,这个时期机插水稻还处于未分蘖或分蘖前期,如危害重极易影响水稻正常分蘖。对达标田块可在四(2)代稻纵卷叶螟低龄若虫峰期用阿维・氟酰胺或氟苯虫酰胺防治。

搞好纹枯病、稻飞虱的系统调查和普查工作,切实掌握中、后期机插稻田间病虫情况,防止虫情突发而难以控制。对达标田块可用噻呋酰胺或苯甲・丙环唑或己唑醇或井冈・蜡芽菌或烯肟・戊唑醇防治纹枯病,用吡蚜酮或烯啶虫胺或乙虫腈或噻嗪酮防治稻飞虱[7-8]。

4 参考文献

[1] 韩兴华,杜永林,侯本民,等.淮北稻区机插水稻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J].北方水稻,2011,41(5):46-48.

[2] 钟平,邵文奇,孙春梅,等.机插水稻旱育秧的生育特点和病虫害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8(1):30-31.

[3] 梁迎暖,孙永泉,谢勇,等.机插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4(3):381-382.

[4] 李群,徐蕾,耿跃,等.影响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63-165.

[5] 陈银凤,张家豪,张孝然,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27-128.

[6] 张青,张景飞,陆建国,等.苏州地区机插水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原因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10):53-57.

[7] 陈仕高,蒲正国,谢雪梅,等.机插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J].南方农业,2007,1(3):40-41.

[8] 张舒,张巧玲,陈小山,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4):426-430.

上一篇:临夏州气象基础数据支撑系统研究 下一篇:辽宁省港口集疏运体系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