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5 05:13:1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策略探析

[摘 要]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和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破解这一难题更具有现实紧迫意义。本文在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入手,分析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多元化融资策略,规划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的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金融危机 多元化融资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就业、推动地区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有数据显示:占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创造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53%的税收收入。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我国每年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其中约60%是因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致。如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此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但是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无法在短时期内消除,经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原本就面临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融资又开始面临金融危机的压力和挑战,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中小企业融资难再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紧迫的重大问题。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发展,采取什么措施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新挑战

中小企业对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着技术落后、融资困难、信息闭塞、品牌落后、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融资困难在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一直是最为突出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开始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面临资本流动性的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更是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的倒闭主要原因来自于四个方面:材料涨价、人工成本提高、人民币大幅升值、融资难。而在这四方面因素中,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就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一般分为外部融资和内源性融资。外部融资就是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和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内源性融资是企业的留存收益,一般包括折旧资金、未分配利润等。因此,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有表现。

1.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机构海外投资造成了巨额损失。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和重组,中国6家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并且纷纷增加了海外投资,这样必然受到海外金融的影响。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测算,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这些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出现了亏损,其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 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 亿元、0.19亿元。这些巨额的损失使各大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一方面严格规范和执行借贷标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少贷款额,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这一变化对中小企业的损害是最直接,也最为惨重。因为大企业的信誉以及资金规模使得他们对于货币政策从紧的反应相对迟缓,而中小企业则不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有限、信用度不高、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缺乏可抵押的资产,这更加影响了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股价大幅下跌,并波及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我国的股票市场同样也受到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冲击。金融危机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在金融市场产生了示范效应。我国内地股市虽然开放度不高,但是与港股的联动性在加强,香港股市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也会传导到内地A股市场。这导致了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暴跌至1638点,虽然2009年上证指数在回升,但是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由于我国对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资格要求比较严,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从融资数量上看,股票、债券融资仅占中小企业融资数量的2%左右,但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融资更加困难。

3.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的影响

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等特点。金融危机产生后,我国经济增长指数出现下滑的现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减产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的裁员、降薪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出口萎缩,利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不足,生产资料需求降低,企业效益下降,许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从而导致企业留存收益减少和资金紧张状况的发生,造成企业内源性融资不足。

4. 金融危机对民间融资的影响

民间金融是一种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金融组织形式、金融行为、金融市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民间融资歧视,分不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民间融资的区别,造成了民间融资没有发展起来,尤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间融资发展更加困难。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的策略分析

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为恶劣。为了规避金融危机对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多元化融资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为解决融资难题,构建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途径,需要采取综合治理,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全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1. 多元化融资的理论依据

企业融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企业在既定的约束条件和金融制度安排下,基于对融资风险、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的比较所作出的。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建立最佳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融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实中,研究企业资本结构或融资模式至少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二是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三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如股权结构、经营者能力、企业规模大小等)。对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运作效率本身存在很大差距,融资制度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策略的选择影响更大。多元化融资对中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对业务和市场能力的促进、对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的改善,还是对行业竞争能力的构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多元化融资的范围

多元化融资是在保持传统企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拓展长期优势效应的融资方式。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以外,不少新型的融资方式都是企业值得尝试和应用的,具体来说包括直接融资方式中的:海外上市、私募股权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的:动产担保融资、团体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融资租赁等等。

( 2) 多元化融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

在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下, 企业产生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诸多风险无一例外地通过信贷途径向银行传导和转嫁, 成为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隐患。融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了银行的承贷压力, 降低了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②有利于资金优化配置, 提高使用效率

一是很多新兴融资方式的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如票据使用量的增加,使资金流转加快, 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通过背书转让就可完成结算,在资金紧张时,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取得资金。又如企业集团内部融资,灵活调剂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 提高了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省了财务费用。二是不同的融资工具之间可以功能互补,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配置。如民间融资、内部调资、异地融资等方式具有信息灵、速度快、手续简便的优势。

③有利于企业信用意识的提升,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对于银行贷款, 其他方式的融资需要企业有更高的信用度。而缺乏诚信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获得融资, 这样会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则办事, 增强诚信, 从而改善全社会的信用和投资环境。目前, 长期性权益资本缺乏、货币政策调控冲击等因素已成为企业融资的新难点, 而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是解决融资难的基础。因此, 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 3)企业多元化融资的增值效应

多元化融资与传统的银行贷款、上市等融资方式相比,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一种增值效应。比如,在融资租赁期间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合作机遇;保险融资,可为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增强抵御国际范围内各类贸易风险的实力,建立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国际化融资则可加强基础设施、农村扶贫、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建设,提升经济“硬实力”,建立这些领域内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实现国内经济和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从多元化融资的增值效应可以看出,它能够明显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金融危机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多元化融资的增值效应带来了融资方与企业的风险共担和风险管控,所以多元化融资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使企业占据融资和危机应对的主动地位,塑造核心竞争力,使核心竞争力的增值与融资并举。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多元化融资策略的现实应用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多元化融资发展方向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科学稳健的融资渠道改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为构建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政府、银行、企业各方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渠道和方式。

(1)企业应当制定系统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融资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直接决定着对资金的需求。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包含预期的投资和回报分析,扩大再生产的目标分析等,由此也能够协助企业明确需要融资的资金总量。此外,发展战略还与企业的核心经营方向有关,企业近几年的生产、经营和开发都将围绕核心战略目标,所以企业通过对中长期战略的系统制定,有助于科学划分各类融资方式的占比。

(2)企业应当制定科学的融资组合

多元化融资并不意味着要企业摒弃传统的融资方式,事实上传统融资方式的优势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多元化融资方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融资组合的制定。融资组合强调的是科学的融资选择和占比分配。企业要根据中长期发展战略,在清晰的融资需求指引下确定最为适合的多元化融资方式,保证融资组合能够将风险降至最低,增值效应实现最大化。当然,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当持续关注融资领域的最新信息,及时整合自身的融资组合,力求不断挖掘多元化融资的潜在价值。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预收账款融资、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以及产权交易等内源性融资方式。在外源融资方面,除了依赖传统外部资金支持,如银行存款、风险基金、发行债券或企业上市等,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股权融资等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总结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企业融资是一项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给企业多元化融资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从长远发展来看,多元化融资对于企业应对金融风险,提升偿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多元化融资已经不仅仅是融资策略,更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策略。相信在多元化融资的指引下,企业将会呈现出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态势,推动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标 阮兢青: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企业经济,2009.11

[2]潘亚岚 吴 琰: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J].经济论坛,2009.10

[3]张 同 张维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03

[4]吴家曦:破解中企业融资难题[J].浙江经济.2008.06

[5]瞿寅亮 胡亦琴: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初探[J].现代商业.2008.07

[6]喻 平 黎玉柱: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8.01

[7]张鲁英 金 节:以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为例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01

[8]周灵岚: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师.2006(2)

[9]孙南萌:金融危机视域下的中小企业新型多元化融资途径探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10]赵 蒲 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综述.经济研究,2003;6

上一篇:银行高尔夫营销策略应用的分析 下一篇:试论西部地区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