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民族英雄刘永福

时间:2022-10-25 04:13:46

伟哉,民族英雄刘永福

他既有抗法、抗日、屡建奇功的前半生,又有参加辛亥革命、光明磊落的后半后,因而被称为奇人、奇将、奇男子。

“刘义打‘番鬼’(洋人),越打越‘好睇’(好看)”,这是百多年前,南越大地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民谣。“番鬼”在民间泛指蛮不讲理的东、西方的外国人,故有“东洋”、“西洋”鬼子之称。刘义,是刘永福的别名。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常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军刘永福……”清朝著名的军机大臣、两广总督张之洞,赞誉“刘永福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

确实,刘永福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智勇双全的钢铁战将,又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炎黄子孙和与时俱进的反帝、反封建、爱国、爱人民的民族英雄。

广州,“我的第二故乡”

广州的大马路甚多,但以人名命名的极少。过去,曾有过汉民路、中正路,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已逐渐消逝了。目前,只有中山路、仲恺路、执信路和永福路。永福路座落在先烈路和恒福路之间,这里还有以刘永福命名的永福村。往东是广州大道北,土名大洲地,当年刘永福建有“刘氏家庙”、“忠义祠”,而祠后被日本侵略军恶意拆毁。

此外,广州仍有不少刘永福、黑旗军入粤驻扎期间的遗迹以及文物等。白云山麓能仁寺前的摩崖石上,刻有刘永福题书的大“虎”字;石牌五山原中山大学(今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建有“刘义亭”;附近,原属黑旗军驻防营地,至今还保存着青砖灰沙建造的碉堡;其它还有“演武台”、“义猿”、“义犬坟”(刘永福在越南时,利用猴子杀法寇;在台湾时,在军营内创立“灵犬义狗营”,四五百头义犬,经训练而能冲锋陷阵。)……要说文物该数“刘氏家庙”,戊戍光绪廿四年(1898年)开始兴建,至庚子年(1900年)建成。刘永福自撰一联:“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教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篇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另一联是由著名书家、顺德苏若瑚撰书:“尚书恩泽,学士词章,奕世尤留佳话在;星岫云横,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这两副对联都在庙的正堂四柱原柱木上以阳文剜刻凸字,实属少见,现仍完好保留。过去他常常自豪地说:“这里(广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年岁三十,创建了“黑旗军”

刘义,名永福,大名建业,字渊亭,由于排行第二,又名刘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农历丁酉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原属广东(今为广西)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丰乡。祖父刘应豪;父亲刘以来,弃农做收购山货的小商贩;母亲陈氏,是村里的接生员;其叔刘以定;大哥李保乃同母异父。因时年不好,13岁的刘义便到滩艇当童工。清咸丰四年(1854年),一场时疫,刘家五口接连三丧:八月丧母,村人凑以薄棺安葬;十一月丧父,床板作棺下葬;十二月叔病故,只用草席裹葬。

1857年,20岁的刘义与李保哥,因农事失收,生活无着,只好投奔“天地会”。由于餐风露宿,李保一病身亡。往后刘义多次转换“山头”、“门寨”,于1865年转投吴三部下,为吴赏识,不久被封为“左翼先锋”,当众宣告为“旗头”,统率300余众。

同治五年(1866年),刘永福进入而立之年,目睹不少农军组织纷纷溃散。为了生存,刘认为农军必须整肃,旗帜必须鲜明,目的必须明确。他说要保护乡亲,他们日子好过了,能安居乐业,农军的日子也会好过,官、兵都是兄弟。刘以盟誓为据,表明有福同享,“官贵毋相忘,忧患无相弃”。他要求农军每人都要练好武艺,好好操练,有本事了才能打胜仗。

刘永福决意仿制北帝庙里的旗帜,以黑底白七星、牙边三角旗为军旗,择定良辰吉日,到安德北帝庙前牲礼祭旗。众推刘义为头领。刘高高举起三角七星黑旗,威武地说:“戍边卫国,国泰民安,这是本人的职责,也是大家的本分……”围观看热闹的乡亲中有人指着黑旗问:“这叫什么军队?”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回答:“这明明举着黑旗,不就是‘黑旗军’吗?!”刘永福当即响亮宣布:“就是‘黑旗军’,北帝爷的旗都是灵胜的旗!”就这样,在吹呼声中威武的黑旗军成立了。

刘义打“法鬼”,威振中外

同治六年(1867年),清军举国大力镇压全国各地农民武装组织,仅广西就有万多清兵到处追杀。刘永福率领黑旗军突围到安德休整,并与盟友邓志雄结拜为兄弟,与邓约定率部入越,抵越南后一同合攻六安,一起安抚百姓,除暴安良。黑旗军驻越后,以自力更生为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它组织也十分敬重刘永福,覃禾元部率众向刘投诚。不久,刘永福的黑旗军名声远播,当地保胜群众和黑旗军亲如一家,越王策封刘永福为八品百户衔,光宣团勇头目。

黑旗军也经常向当地群众宣讲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是历史悠久的友好邻邦。1873年冬,法侵略军头目“远征军”司令安邺,领军直攻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继而向北圻进犯,越王请求黑旗军出兵支援,刘永福即复:“刘某怎能坐视不理!”

刘永福与北圻越督统黄佐炎共商大计,确定不硬碰,要智取。随即统筹2000余精壮人马,抄小路、越山西、过丹凤、入怀德、翻大岭(宣光大岭),日夜兼程,直抵河内城郊。黑旗军如神将天兵,从天而降,法军接报,如梦初醒。刘“先围后攻”、“瓮阵捉鳖”、“捉贼擒王”,连战皆捷,黄督统十分赞赏。

1873年12月21日,法王驸马安邺司令亲率“远征军”出河内城挑战。刘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先命先锋队假装“不敌”,边打边退,让法军进入袋口。刘一再叮嘱爱将吴风典,把法军分割数截。越军配合,传令一到,枪炮雷阵,烟火四起,近战时,即令停止放枪,飞骑、长矛、大刀齐齐上阵。刘一马当先,直冲安邺阵圈。安见势不利,弃队逃窜,跑到罗池城堤边,掉进水坑里。吴凤典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刀挥而安邺头落,大获全胜。这是“首捷罗池斩安邺”!

智勇双全的刘永福,1883年5月19日又取得“再捷纸桥毙威利”的胜利。不甘失败的法帝,拨550万法郎,命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维他・李威利,要为安邺报仇,高价悬赏万元捉拿刘永福。结果,李威利司令也毙于河内东北郊的纸桥小镇野外。刘永福受到越王表彰封赏,从副提督晋升为三宣提督,加赐一等义良男爵号。

同年8月15日,法帝又派遣波滑司令作总指挥,加配11艘战舰、9艘军备战船、1800多名精锐“远征军”,以配合原孤拔司令的侵略军。刘永福与他们在怀德府、丹凤等地段,在风雨中展开拉锯战,血战三昼夜。结果,法军丢盔弃甲,波滑仓皇败走。黑旗军又获大捷,史称“第三大捷”。刘永福受清朝封提督,赏戴花翎。

1884年12月上旬,刘永福率部配合清廷大军冯子材、岑春煊等部在宣光城、左育、大茅山等地布下地雷阵,与法军战斗。他们充分发挥夜战威力,歼敌3000,取得在左育的“第四大捷”。

“第五大捷”是1885年3月24日,法侵略军进攻竹春,刘与越义勇团一起并肩作战,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夹攻战。他们先让全部义勇都穿上黑旗军的服装。围攻临洮时,敌人发现处处都是黑旗军。黑旗军前面攻击,左右夹击,后续又将法军的退路和补给线全部断绝,全歼了宣光的法军。此战史称“宣临大捷”!

此时,清大将冯子材已率军收复镇南关(即今友谊关),歼敌千多人;中路唐景崧也攻克太原;法军司令孤拔在率军进攻我国浙江镇海海口时,受重伤身亡。法侵略军连续遭惨败,法国内阁总理茹费理也因此而下台。

保卫台湾,力歼倭寇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步入天命之年的刘永福驻越19年。4月4日,刘与法签了《1亭战条约》。6月,朝廷“九诏催归”,而张之洞也17次电函催促择日速归。刘永福早有“宁当中国千总,不作越南提督”的想法,特别是朝廷亦意“只要刘永福入关(即今友谊关)回国,什么也可答应”。慈禧还加封刘永福为“依博德恩巴鲁图”与“三代一品封典”。

为了顾全大局,刘永福撤出越南。是时,日本倭寇已充分作好吞并台湾的准备,并付之行动。刘永福慷慨自任“台南抗日盟主”,肩负抗日保台重任,决心与台共存亡。1895年2月12日,日军入踞山东刘公岛,3月又陷澎湖。台湾告急,刘永福7月奉旨“酌带兵勇渡台”,以“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总兵关防”的身份与台巡抚邵友廉一起保台。刘永福的长子成良,率领九营福字军随行。8月5日,他们抵达台南。刘永福通过盟誓与台14个不同派系的部队,重举保台大旗。

那时日本海军大将子爵桦山资记与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狂妄叫嚣“一个半月就要平定全台湾”。

面对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强敌,刘永福的黑旗军及台湾义军、民众,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喋血抗日保台湾。他们先后进行了惨烈的“新竹伏击战”,怒杀日军头目大佐樱井氏。又进行“大莆林围歼战”,将日军近卫军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乱枪打死。在“嘉义地雷战”,发挥夜战特长,诱敌入阵。响炸声中,近卫军师团长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当场丧命。桦山资记为给北白川宫能久复仇,纠集4万余众进攻。刘永福视察阵地后传4-"这里滩险可用,新竹,新竹,竹助我也”。遂令军民连夜削竹签,虚架伪装于深挖的土坑内。翌日,敌强令抢滩,一排排坠落土坑内,挨竹签戳刺,后续又狂挤进,无法制止。刘永福的黑旗军和义军以“竹签阵”戳败桦山,使桦山不得不上书天皇请辞。刘永福还在“布袋咀再次血战桦山”,威震敌胆。刘永福利用海岸壁削岩立的险要地形,令300壮丁备足干粮,每人背扛5颗大炮弹及弹药,并另派专人把大炮抬扛到了岩顶山峰上。刘永福布阵之后,找准了隔岸不远的日寇军舰中嘹望台特高的旗舰,判定桦山一定在此坐镇指挥,便命令4门主炮齐向目标开炮。炮弹连连命中,霎时旗舰爆炸起火,桦山仓皇逃命。此役日军被击毁、击沉兵舰15艘,死伤官兵计1.0083万人。连同此前攻打安平海口之战死伤6000人及各海口战斗死伤4637人,总计歼灭敌人2万多人、大小军舰23艘。

然而,在此连战皆捷之时,腐败的清朝廷两次下旨严禁沿海督抚接济台湾饷械,免与日本再起争端。长胜将军刘永福仰天悲叹道:“我军坚守数月,屡挫敌锋。前方将士斗志昂扬,而饷械奇绌,坐失时机,真令英雄气短,为之奈何?”

刘永福永远活在广州

2007年9月6日,《广州日报》第一版报道:作为广州一项重要文化项目,南粤先贤馆选址在“五仙古观”,“第一批56名入馆先贤”一致敲定,其中就有“刘永福”的大名。

刘永福的戎马一生中又一个亮点是:爱民如子,对将士亲如手足。

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刘永福奉任广州镇抚。农历八月奉两广总督谭钟麟令,“率十营弁勇,到南海罗格围‘清剿’‘叛乱’”。后经刘所指派的探子调查,禀报为两姓村民长期不和,进而发展为你死我活的械斗。这当然与命令的性质不符。于是刘永福预先派送帖子给两姓的父老乡绅,让他们坐下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方在刘的主理下平事,签署“各村姓氏永世和睦修好乡约”。八月十四日,刘永福亲临罗格围紫洞墟,两姓村民备厚猪、鸡、鹅、鸭、饼食、水酒、水果等酬谢。刘见状,只许象征性地收下一些月饼、水果,其余一律不准收取上船。当拔队起航回城、拱手告别时,众乡人齐齐叩跪河边,声泪俱下,感恩不已!

平息了这次所谓“作反”、“叛乱”,当面对总督时,刘据理直说:“如按令执行,‘清剿’将使成千上万百姓无辜毙命丧生,刘某的头固然不保,大帅的宝座也难以保证……不能只听一方和县令的禀告,民当以爱为重,万不可乱动干戈!国强民富,心有万民,救万民于水火,此乃为父母官之道。”总督点头称是。

在广州,处处都有刘永福的故事。1906年,刘大力支持当年的越南革命志士在“刘氏家庙”里成立维新会(后来改为越南光复会)。1911年,74岁的刘永福,于9月9日由广州赴港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他还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

1912年,刘永福继续支持越南的民主革命活动,组建“振华兴亚会”及请缨抗俄。1915年,78岁的刘永福得悉日本命令驻中国公使当面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刘立即上书通电反对……当年《申报》报道:“粤人刘永福前在越南战功卓著,满清之季,知机退隐,及到广东反正,再肩负重任,为民团总长。现闻库俄协约,奋勇请缨,爱国热诚,英风尚在……”可见刘永福的为人和高风亮节。

1917年,80高龄的刘永福,临终遗言道“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爱国为本,有本此赤心……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贪钱……幸战绩颇著,中越均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求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政府早定大计,任圣选将,振起纲维……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吾今己矣……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以期臻于五大洲最美之国”。

是年1月9日,一代名将“薨逝正寝”。民族英雄刘永福,创建了黑旗军,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等入侵的顽敌,转战抗争长达42年之久。特别是对法、日侵略者战斗次数数以百计,出生入死,喋血奋战。他坚决拒绝一切劝降、迫降、诱降及高官厚禄、称王、称“大总,统”,再三反对台湾自立为国,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为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刘永福的一生,既有显著辉煌的前半生,也见其光明伟大的后半生。时任民国政府大总统的黎元洪唁电:“钦州渊亭,国之宿将,遽闻溘逝,骇悼殊深。”国务会议决定将其生平事迹付入国史馆立传,芳名载入((辞海》。

“沙场陷阵惊寰宇”的奇人、奇将、奇男子刘永福,其精神永远活在广州!

致敬!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永垂不朽!(作者是资深老文化人、长期研究刘永福的老专家。)

上一篇: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 下一篇:《葡萄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