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5 03:59:34

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应的代价就是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越快,新建改建建筑就越多,相应耗能也就越多。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近些年来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生态建筑这个词汇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成为目前人类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着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环境保护

中途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城市化的出现打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化的集聚效应所造成的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迫使人类强烈干预自然环境使其发生剧烈的变化,形成特殊的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维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必须从外界输入,而城市产生的废气、污水、垃圾往往超过了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需向外输出这就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附属物。工业革命至今仅两百多年时间,人们却创造了亿万倍于祖先的财富,然而原始资本的积累是残酷和血腥的。人类无节制地征服、掠夺自然的扩张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取向,开始进一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合理化建筑的途径。

二、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与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概念。5年之后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它被广泛接受并成为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其中“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代表。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受生态因素的限制最为突出。因此发展必须以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为基础。由此可见,可持续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概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内涵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不仅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第二,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产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第三,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四,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其中“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代表。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受生态因素的限制最为突出。由此可见,可持续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如何做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呢?以马来西亚的一些建筑师所倡导的生态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贵经验。即把高科技建筑与生态建筑两种建筑设计思想相互融合、影响而产生出高技术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这一全新的设计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策略为思想基础、以智能控制技术和新型材料技术为设计基础生态建筑是在自然环境中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目的在于缩小人们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对环境所造成影响之间的差距,努力寻求环境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促成环境更健康协调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强调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三、生态建筑的特征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人们说法不一。但是,从最直接的角度来说,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整个建筑物彻底融入自然。为什么呢?由于要将整个建筑物构建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与自然界无异。通过对生态建筑内部外部的各种因素的考虑与设计,使得能量在生态建筑能够像在生态系统一般,有效循环,有效转化。人们则从中获得了低污染、低耗能、健康的建筑环境。

(一)节约能源且利用率较高

作为生态建筑,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决传统建筑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各类能源、各类建筑材料,土地资源等等。这些有效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地加以利用,才能称得上是生态建筑。气候特点不同,建筑设计的要点也不相同。利用不同气候特点中太阳运行的规律,以及空气流动的规律,合理采光通风,利用好大自然中的能量。以达到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的。

(二)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生态建筑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第一,要防止建筑本身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污染。包括周围的土壤资源,空气与水资源。第二,在工程建造过程之中尽量使用本地所提供的建筑材料,或者说尽量降低运输成本。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对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注意建材重复利用和材料的可循环使用。

(三)以人为本

归根结底,生态建筑是为人类而设计的。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了“人”的因素。所以说要充分考虑到房屋的舒适程度。节能环保,对外界环境破坏小固然重要。但是这两点要建立在满足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仅是满足大众的需求,更应该使人们明白: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共融的平衡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因而需要考虑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因而人均资源不够,每年因建筑所消耗的能量十分巨大,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也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又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而且建筑的有效节能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又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在此种情况下,我国作为世界上耗能大国之一,更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逐步引领我国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琳.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建筑与文化[J].2012.12.

[2]吴耀兴.论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资讯[J].2008.26.

[3]秦马付.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山西建筑[J].2007.25.

上一篇:浅析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