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时间:2022-10-25 03:56:09

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摘要: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长期以来都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特别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机械生产企业开始重视对自身成本费用的管理,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本文就将针对机械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作出简要的探讨,以此希望机械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机械生产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机械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不断地探索降低企业成本的相关途径和手段,但是由于各大企业自身的实际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所以适合其的成本管理模式也大不相同,机械生产企业不能采取拿来主义,随心所欲地实行各种成本管理模式,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现阶段的规模大小、市场环境以及生产方式等,灵活创新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控制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进而帮助企业真正地实现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为此,下文将较为详细地分析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我国当前机械生产企业在实现成本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指标不够合理

机械生产企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极为繁杂的系统工程行业,多品种、多工序、多工艺是其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以及零部件都属于先加工后组合的性质,而且不一样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还需要不同的制造工艺,即便是相同品种的产品,但若是规格不同的话,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合并计算等等,这些都为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增加了难度系数。为此,大多数机械生产企业都采取了倒算法来测算企业的成本指标,这是被外部市场所逼的结果,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必须按指标完成任务,不然就实行成本否决。其实采取倒算法来预测成本,企业要按照市场价格以及企业自身预期目标利润来进行成本倒推,然后分解指标,再将指标下达至企业的基层部门,予以执行,最后在月末的时候依据控制结果来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但是由于机械生产企业的多样化产品,导致其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如此一来要按照市场价格来明确各产品的利润率就成了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更别提推算企业目标成本了,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便千辛万苦地用倒推法明确了目标成本,其实质也是极为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很难进行控制,用此种不合理的指标来评估生产部门的业绩,必将会导致考核结果和现实成本相差甚远。而且这种不合理的成本管理指标,会促使生产部门为了达到指标而弄虚作假,在产品生产上动手脚,调整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相关人员不能正确核算成本,整理的成本信息也将失真,进而导致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成本信息作为依据,严重地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实行。

(二)机械生产企业制定的成本管理指标不能有效指导生产部门具体实施

当前很多机械生产企业都是按照市场价格来制定目标成本,但是由于该目标不能细化到各产品的实际具体耗费上,因此,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指标对基层部门的控制力度。即便一些机械生产企业已经认识到一点,开始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但是又常常遇到一些产品价格差异比较大而成本差异不大的现象,或大多数零件属于通用件,若再继续细化下去的话,就会导致实际上生产相同零件,在A产品上是一个成本指标,在B产品上却又是另一个成本指标,形成差异巨大的目标成本,致使企业根本就无法实施成本控制。

(三)机械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不利于分析得失

机械生产企业由于成本管理指标不够科学合理,给分析得失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甚至会导致相关人员产生错误判断。产品成本一旦升高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哪项工作着手;当产品成本有所下降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有何可取之处,往往处于一片茫然的状态,不能灵活地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二、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应用责任成本管理

机械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务必要划清界线,明确各个部门必须承担的成本责任。若是将本该上级部门才能决策的数据,却拨给下级部门进行控制,会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失去其明晰性,不便于企业区分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成本责任,更不便于企业精准地评估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得失,不能正确地掌握具体操作人员费用控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机械生产企业要进一步明确成本责任中心,坚持谁能决策谁负责、谁能控制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具体划分费用,以此来确保各部门的成本费用指标完全是由该部门自己所能控制的成本费用。另外,在划分各个分厂的成本归属问题上面,企业应该将各个分厂不能控制的成本费用划分出来,上交给企业相关的责任管理部门进行控制,这样就不会干扰分厂自身的成本指标,进而才能提高分厂的成本管理效用。

(二)制定标准成本,贯彻落实过程控制

机械生产企业要生产一个产品需要不同分厂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如果企业想要实现成本管理,就必须确保各个分厂成本费用的合理划分以及结转,这关系到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指标的制定,也关系到各个分厂的利益所在。为此,机械生产企业应该制定标准成本,明确零件在相关不同的分厂以及工序中的价值,确保各个分厂之间的协作不会受到其他分厂的干扰。如此一来,企业才能从整体上确定成本流转中各个分厂的控制责任,才能划分各个部门之间因价值转移而应该承担的相应成本责任。

(三)采用每月细化预算的方法来制定成本费用指标

机械生产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产品生产构成往往是每一个月就有变更,产品制造工艺以及制造费用都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不同产品的生产工序还相互交叉,这些都使得企业每月的成本指标都难以明确。若企业选用已定指标,会导致指标脱离实际生产耗费,进而不能精准地评估各生产部门的业绩。因此,企业想要精准地明确各个部门相应的成本责任指标,正确地评估各个部门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成绩,就必须每个月依据产品的生产计划来制定耗费指标,并将该指标细化到各部门的最底层,测算出各部门的费用,再上报管理部门,获得批准之后,将其作为当月的执行指标。待月末再结合指标来评估各部门的业绩,整理得失,努力做到每月月初心中有数――月中监管有度――月末考核合理,灵活地进行动态控制。

(四)适当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机械生产企业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地引入适宜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成本管理,再加上其成本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信息化技术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繁琐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将成本预算中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计算机既能快速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大大提高预算结果的精准度,复杂的工作就这样变轻松简单,既节约时间,又节省不必要的劳动力成本。另外,机械生产企业在执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该强化成本管理的设计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制造水平,强化例外费用的控制力度等。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选用其他广受好评的成本控制方法,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比如为降低采购费用而实行的比价采购以及招标采购方法。总之,企业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不要仅限于企业内部,要站在国际企业的高度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创新地利用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成本管理是机械生产企业永恒不变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机械生产企业开始重视对自身成本费用的管理。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我国当前机械生产企业在实现成本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较为详细地探讨了机械生产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此希望机械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文.ERP成本管理方法在现代机械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2;22

[2] 钞学东.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应从基层班组抓起[J].现代企业,2011;8

[3] 杨建波.港口机械产品生产成本优化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38

[4] 朱汉德.简析如何在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生产管理成本的精益控制[J].经济视野,2012;7

[5] 彭桂涛,周丽娜.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

[6]徐迎宾.现代生产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30

[7]王涛.联诚机械厂成本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78

[8]张玉良.浅谈精益生产下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节约[J].中国外资,2010;7

上一篇:从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看对中国... 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