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建立空间观念

时间:2022-10-25 02:46:43

如何在生活中建立空间观念

儿童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在现实情境中体验

新教材按照从空间到平面再到空间的过程进行教学,通过三维世界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把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充满想象的数学活动,比旧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教师用课件演示:淘气带了几个老朋友去海边玩,画面上只有淘气和沙滩上的一串脚印,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淘气问:“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脚印猜出我带的朋友是谁吗?”

小朋友根据生活经验和原来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很快就猜出了。然后教师指导用现有的材料把所见的图形做出来,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非常踊跃也乐在其中,并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

二、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生活材料作为探索的对象,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认识圆心

①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你能给车安上轮子吗?②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引出圆心。为什么同学们的车行驶起来平稳?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车轮中心的?③通过学生活动揭示圆心。首先小组合作,给车安上轮子;其次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车模,同学间相互评价;最后小组间交流找圆心的方法:折纸与找圆中最长线段。④总结圆心的概念。

2.通过玩车,认识半径、直径及二者的关系

①学生玩车,探究规律。为什么车轴安在圆心,车子行驶起来就平稳呢?②合作交流,学习新知。根据学生汇报引出半径:请学生将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在黑板的圆中画出来;并指出这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再让学生观察半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之间是什么关系;概括定义,进而认识直径。教师指黑板圆中最长的线段是直径,用字母d表示。③学生玩车,探究规律。 首先学生玩车,发现规律;其次通过观察车模,使学生建立规律与半径特征的联系:

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圆的半径长度相等;

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有无数条,所以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3.总结课题

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数学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教师要寻找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师生共同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学了“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用硬纸条和针线制作三角形,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其稳定性,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课桌椅松动了,怎样运用这一知识进行修补。

上一篇:数学课激趣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激发学生潜能点燃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