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抽样检测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5 02:07:14

电线电缆抽样检测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电线电缆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抽样检测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了电线电缆抽样检测要点,并研究了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关键词]电线电缆;抽样检测;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48-01

一、前言

作为保障电线电缆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抽样检测问题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抽样检测问题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电线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影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因素

原材料:产品质量的基础,必须把原材料(铜线和胶料)质量关,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可通过自检、委托实验室检验或由供应商提供检验报告由工厂进行验证等方式来实现。

接地:生产过程中,铜线必须接地并与火花机的接地保持一致,以确保火花试验的有效,同时确保生产人员的防触电保护。可采用放线盘或收线盘来决绝铜线的接地问题。

挤出:关键环节,应根据不同的胶料选择适当的溶化温度,通常挤出机的料嘴温度低,中间各段温度大致一致,机头温度最高。生产过程中应定时对各段温度进行监测并记录,以确保胶料不至于过度或欠熔化。不论是过度熔化还是欠熔化,都将导致电线绝缘性能降低。

火花实验:目前,电线挤出后,工厂都是采用水来对电线进行冷却,因此进行火花实验之前就必须对电线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以避免电线表面的水分导致的闪络现象,可采用风吹等方式出去水分。火花实验是电线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根据电线的绝缘厚度选择相应的实验电压,过低不能确保电线质量符合要求,太高对电线绝缘性能有伤害。火花试验中,必须确保电线在高压试验区停留的时间不少于0.5s,可通过调整收线速度进行控制。

直线性调整:调整各生产设备,保证生产过程中电线处于一条直线上,尤其是机头上导体进出端,应尽量使导体与进出口同心,从而使电线的平均绝缘厚度与最薄点厚度更接近,有利于电线绝缘性能的提高和原料的节省。

三、电线电缆抽样检测要点分析

1.电性能方面

(一)导体直流电阻:绝大部分电线电缆的主要作用是传输电能,导体直流电阻就成为考核电线电缆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一是使用杂志含量过高的甚至是回收后的铜材;二是偷工减料,降低导体截面;三是生产过程工艺不当,如拉丝时的退火不良、生产设备的张力使导体拉伸变细等情况。

(二)绝缘电阻:在对绝缘电阻取值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通常建议采取高阻计法。造成绝缘电阻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绝缘原材料质量不过关。一是企业采用低介电性能或低耐温等级的原材料来替代高介电性能或高耐温等级的材料;二是生产过程中杂质的混入或杂质过多的不合格原材料也是导致绝缘电阻降低的原因。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企业的原材料进厂检验和成品电缆的出厂检验等质量控制手段有效的避免,而很多小型企业的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三)交流耐压:根据标准对电缆持续规定的时间施加一定的电压。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未造成被检测电线电缆产品发生闪络或击穿方面的事故,则证明其质量符合标准,反之则不符合标准。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绝缘材料中存在杂质或挤塑过程中混入杂质或形成气泡等微缺陷,使得成缆线芯达不到产品规定的介电性能要求;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成缆线芯受到机械外力损伤,从而造成成品电缆的绝缘介电性能不达标。

2.机械性能方面

机械性能不达标,在敷设过程中极易因拉力而引起损伤或破裂,造成线芯间短路。在运行中,因导体发热导致绝缘老化加速,各项物理机械性能指标迅速下降,使得绝缘失去介电性能,造成短路事故造成机械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了再生料或是未经过净化处理的回收料代替正常电缆料或使用低温度等级的原材料,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时未进行严格的把关;二是由于多数企业不具备原材料试验的专用检测设备,企业不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生产,对半成品和出厂成品不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绝缘物理机械性能检测,导致不合格产品入库甚至流入市场。

3.尺寸

尺寸主要包含绝缘护套的平均、最薄厚度。电缆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气强度取决与绝缘的材料和厚度,因此电线电缆产品标准对绝缘厚度有严格的规定,绝缘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尤其是绝缘最薄处厚度)会导致产品在绝缘最薄处的电场过于集中,极易产生内部放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缘击穿,发生短路现象,危及人身、财产的安全。电缆的护套主要用于保护绝缘层的作用,若其厚度偏小,在电缆的使用过程中易被磨损,降低其抵抗外界各类腐蚀的能力,易使绝缘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降低其机械性能。

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1.大力查处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与出现

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在位人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严格检查与检测流通的产品,从源头处和产品流通过程中严把电缆电线产品的质量大关,使国家和人民用着放心,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产品检验工作要统一进行,遵循国家和国际双重的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万无一失。

2.通过加大宣传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对电线电缆产品的认知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线电缆市场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和努力,之所以电线电缆产品销售市场会发生不合理竞争,一方面是要归咎于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消费者不能辨别真伪也是重要因素,所以,消费者要自觉地接受指导,改变对电线电缆产品以往的错误认识,不再使恶劣产品的流通肆意而行。

3.检测机构与生产企业加强沟通与交流

电线电缆的生产与制造并不是任何地区都能够开展的,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缺乏制造电线电缆的企业单位,就算存在,规模也比较小,对电缆电线的检测自然而然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检测方法和手段是比较落后的。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加强检测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监管部门与电线电缆生产制造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畅通的沟通,在共同的努力下严把电线电缆质量大关,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进入市场的电线电缆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国家规定。

4.生产企业需要深化加强对于原材料质量的把控

导体与电缆料是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线电缆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作为电线电缆产品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质量得到重视和保证势在必行,毕竟只有从源头处加大查处和保证,才能更好地确保电线电缆的质量,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要严格选择具有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书的生产厂家,在正式使用之前要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检测,只有达到相关规定和标准才能允许正式投入使用。

5.生产企业需注重本身的学习与发展

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研发电线电缆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健全和完善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一旦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立即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系统学习来增强对质量问题的认识。

五、结束语

通过对电线电缆抽样检测问题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引起电线电缆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应用的客观实际要求出发,充分分析基础因素,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抽样问题实施办法,以保障其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敬涛.实施标准监督提高质量监督有效性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7):225-228.

[2] 侯明.浅谈如何提升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J].大众标准化.2012(02):62-63.

[3] 张爱君,菅帅.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3(03):239-240.

上一篇:羌族传统特色美食中的设计文化 下一篇: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