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与定位因素和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5 01:36:44

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与定位因素和方法研究

文章分析了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与定位的现实意义,并就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做了系统探讨,同时,也就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定位应考虑的因素和对策做了全面分析。

区域主导产业是近年来在讨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所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该区域产业体系中先导地位的产业,代表着该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因此,科学确定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于一个区域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工业行业作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产业布局和科学化发展更是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试做初探。

一、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的外部识别因素

从外部来看,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离不开三大因素:一是资源禀赋差异;二是区域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三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因此,从外部表现来识别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主要也应该看这三方面的现状。

从资源禀赋差异来看,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表现为明显的相对优势,如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等。

从区域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程度看,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表现为在区域内处于支配地位的专门化产业,分工明显,产业链健全,配套设施较好,产业关联效应强等。

从规模经济的要求来看,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表现为产出规模大,产值比重大,该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或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增长有重大的贡献作用,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的内在识别因素

从内在识别因素来看,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往往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或者是对新技术吸收速度较快。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一般具有带动功能,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带动作用。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工业行业主导发展的产业因为是代表区域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因而,往往潜力较大,可以有较大的成长的空间。

三、科学识别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的因素及其方法

一是通过市场份额来判定。区域主导产业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同行业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对于市场份额的计算比较简单,但是缺点在于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行业的整个市场情况。

二是产品输出率方法。产品输出率代表了主导产业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主导产业的产品输出率越高,其影响市场的主导功能越强。主导产业产品输出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p区域产品i的输出率;为p区域产品i的输出产值;位p区域产品i的全部产值。

三是区位商方法。某产业的区位商越高,其主导性也就越强。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区位商>1,则说明是专门化分工产业,主导性越强,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潜力越大。

四是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一个时间段内两个不同的时间点内产业发展的变化情况,运用偏离份额法获取相关的数据,来判断产业变化情况和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其包括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来分析区域内某一产业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四、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定位应考虑的因素与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其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所决定的,区域主导产业的识别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个产业在区际比较中具有优势,已经成为主导产业。而区域主导产业的定位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众多产业中哪个产业具有成为区域内去培育的重点产业,适合作为区域产业品牌来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特别是定量的选择方法。对此,进行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定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的定位应遵循国家产业发展导向、依托区域现有产业基础、利用区位优势条件、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并本着关联强度原则(带动支撑作用)、发展潜力原则(市场需求量大)、技术进步原则(技术进步潜力)、动态优势原则(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升级原则(带动引领作用)、环境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等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定位。

二是要兼顾资源、发展潜力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定位还应兼顾具有比较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势、发展竞争优势,还应有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势。

三是要考虑产业的关联度。工业行业主导发展方向定位由特定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产业之间相互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使某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相联系,构成产业关联。初级产品的前向联系大,制成品的后向联系大;中间投入型产品的前向联系大,最终产品的后向联系大。关联度高、区域优势明显,则可以定位为区域主导产业。但如关联度与区域优势不一致,应该首先考虑区域优势。原因是高关联度往往是趋同的,各地容易重复建设;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体现在技术的扩散,而不是物质产品的相互利用;关联度的计算可能不科学,在小区域内关联度小的,可能在较大区域内的关联度高。

四是明确主导产业定位的依据。如较高劳动力专门化率,即区位商大于二;产业规模足够大,区域内增加值比重较大;较高产业关联度,能够强力带动区域内部其他产业的发展;市场潜力较大,具有实际和潜在巨大需求和高收入弹性;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较高,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费宇.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4):109-115

基金项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LSZ2012B001);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SK13LX525)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浅议日本的孩童用语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