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育魅力 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时间:2022-10-25 12:54:38

充分挖掘教育魅力 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心理的无声熏陶作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科教学的信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活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一、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熏陶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广场、校园楼道、校园食堂、教室文化以及校园绿化带等场所文化。校园文化的灵魂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精神面貌、道德情感等组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总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着某种思想、规范、价值标准,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和规范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适应当前社会的新要求,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感染学生的良好心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使他们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放松和喜悦,使他们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情绪高涨,同时,还可以调节学生因竞争受挫、生活枯燥、学习紧张等带来的不良情绪,营造积极、健康的心境。同时,引导他们寻求健康的文化生活,摒弃不良的文化生活,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校的教室走廊中,可以布置读书、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教室中,可以布置一些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体现班级的个性特点;在指定的班级展板中,通过展现不同水平的作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存在感、价值感。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充分挖掘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散文。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真善美。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朗读能以声传情,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情感。

(二)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在品德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心理辅导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新兴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在品德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长跑锻炼学生的毅力,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等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音乐熏陶学生学习美的心理;在写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写字,感受书法的艺术美。

三、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通过参加作文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快速的构思能力、写作能力等;通过参加百科竞赛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各方面知识的良好心理;通过参加小型的体育运动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不畏艰难的意志力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学生有幸福感,有感恩之心,在妇女节,通过给妈妈送礼物,让学生感知妈妈的辛苦,在六一节,通过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收获别样的价值感。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学生的长期发展,拥有了良好的心理就是拥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初探 下一篇:一节高三英语复习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