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12:49:34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也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与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学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59-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率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发展思维的关键,是学习效果的保证,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与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设计活泼有趣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生动的课前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教师课前搜集了各种树叶,上课时,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引入:“同学们,秋姑娘带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用灵巧的双手和轻盈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的图画,你们想不想像秋姑娘一样拿起你们的画笔,画出美丽的秋天?”同学们则异口同声地喊道:“想!”于是,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树叶,分发给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描出树叶的形状。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数学,体验周长。这样,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对这节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生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呢?情境教学自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联系生学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与要求。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一课时,课前,教师将讲桌移到了讲台的一端,上课时教师皱着眉头问学生:“咦?同学们,老师今天站在这里怎么觉得有点别扭呢?大家帮老师看一看,哪儿出问题了?”同学们踊跃地举手,说:“讲桌歪了。”“哦!原来问题出在这里了!谁愿意帮老师把讲桌推回原处?”同学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争着帮我推讲桌,课学气氛顿时高涨,接着教师继续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讲桌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运动的吗?”同学们有的回答:“讲桌是沿着讲台由北向南运动的”,有的回答:“沿着讲台直线运动”于是,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像刚才讲桌这样,沿着真线的运动就叫做平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这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所以他们能够想到很多很多。对于旋转的认识,教师出示风车和钟,用手播动,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对于这些熟悉的事物,自然兴趣很高,于是发现他们都在转圈,接着教师又出示圆柱体的水杯,在平面上滚动,并质疑:水杯的运动和风车、钟的指针的运动一样吗?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它们不同,风车和钟的指针是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在运动,这时,教师总结:像风车、钟的指针这样,绕着固定的中心点做的圆周运动叫做旋转。由于本节课的情境设计,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学习的时候,自然地与他的已有生活经验相碰撞,从面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强化学生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练习的组织设计也不容忽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爱好,精心设计练习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平移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两名学生一组,分别扮演猫和老鼠,用黑、白两种棋子分别代表猫和老鼠,通过石头、剪子、步的形式按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样,让他们将知识的学习、巩固在游戏中实现,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巩固了对平移的理解。使他们兴趣浓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优势,要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教师讲,学生会感到厌倦的,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一个生动愉快的数学课堂氛围。

总之,数学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学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素质教育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对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