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25 12:37:28

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11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在术后3 d内眼压恢复正常及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2例在术后3周内眼压逐渐恢复正常。11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内压,保护视功能。

【关键词】

眼挫伤;睫状体脱离;手术眼挫伤引起的睫状体脱离,由于持续性低眼压可引起视网膜水肿、黄斑皱褶,使视力下降,长期低眼压可引起眼底不可逆的损害。目前认为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挫伤后睫状体脱离最有效方法。现将我科11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做一报告。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右眼7例,左眼4例;均有严重的眼挫伤及持续性低眼压。其中,拳击伤6例、木棍击伤3例、车祸2例。病史1~3个月。术前均进行常规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检查并测量眼压(非接触眼压计)。术前眼压≤6 mm Hg,其中2眼眼压测不出。视力为手动至0.4。前房角镜检查均证实睫状体脱离裂隙的存在,裂隙范围90°~270°。其中2个月2例;180°~270° 1例,保守治疗1个月。除前房角的改变外,其他体征包括浅前房11例;瞳孔括约肌撕裂2例;虹膜根部离断1例,黄班水肿8例;脉络膜浅脱离7例,范围均在90°~180°之间。

1.2 手术时机 睫状体脱离裂隙范围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中的睫状体脱离均1次缝合完成。显微镜下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4 mm做1/2~2/3深板层巩膜瓣,两端超过睫状体脱离范围2~4 mm,在角膜缘后1.5 mm深层巩膜床上切穿巩膜,一次约3 mm,切开后可见睫状体上腔液体流出,睫状体与巩膜已分离,以10-0单丝尼龙线穿过前唇进针,穿过一小块睫状体组织后唇出针,边逐渐切开边连续缝合,间距1 mm,尽量排尽睫状体上腔液体。最后连续缝合巩膜瓣,缝合结膜瓣。术毕球结膜下注射2万U庆大霉素及2.5 mg地塞米松。

1.4 合并症及其处理 本组病例中有1例单纯虹膜根部离断,因面积较小,故未予处理。

2 结果

11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后,6眼于术后3 d内眼压恢复正常;3眼(手术范围都>180°)眼压升高,给予强的松60 mg晨顿服,3 d后逐渐减量,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点眼,醋甲唑胺片25mg 2次/d,口服治疗。其中2例给予20%甘露醇250 ml,1次/d,静脉点滴3 d,5~10 d后眼压恢复正常,逐渐停药后,眼压在随访期内未见升高,前房深度恢复与健眼基本相等。2眼于术后3 d眼压仍然

7例脉络膜浅脱离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8例黄班水肿患者术后1个月内水肿消失。

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好矫正视力达1.2。矫正视力的提高程度明显与眼底改变和病程相关。

3 讨论

睫状体脱离多由眼挫伤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及眼压、房角镜检查的典型改变可确诊。睫状体脱离通常引起顽固性低眼压,其原因主要是房水经脱离的睫状体裂隙流入脉络膜上腔和外伤后睫状体上皮功能减退,房水生成减少。低眼压对眼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长期低眼压、浅前房造成虹膜粘连于小梁区,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功能永久性损害,所以对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所致低眼压应早诊断、早治疗。而目前低眼压药物治疗大多无效,因此手术治疗钝伤性低眼压是非常必要的。手术的目的是把脱离的睫状体缝合到巩膜内表面,关闭裂隙,阻止房水从裂隙处外流。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内压,保护视功能。目前在显微眼科手术广泛开展的情况下,直接缝合睫状体复位,方法简单,效果确实,损伤小,被认为是治疗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

本组采用以10-0单丝尼龙线穿过深层巩膜前唇进针,穿过一小块睫状体组织后唇出针,连续缝合,间距1 mm,尽量排尽睫状体上腔液体的方法对11例睫状体脱离进行缝合,手术时间短,巩膜张力均匀,术后11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好视力达1.2。有6眼于术后3 d内眼压恢复正常;2眼于术后3周内眼压逐渐恢复到8~21 mm Hg,另有3例眼压升高者,其手术范围都>180°,考虑与术后炎性反应重有关。经给予激素、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逐渐停药后,眼压稳定,在随访期内未见眼压再升高。

在对合并症的处理上,本组病例的1例虹膜根部离断,因面积小,未予处理。

矫正视力的提高程度明显与眼底改变和病程相关,说明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内压,保护视功能。鉴于目前尚无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统一的手术适应证,本组采用了睫状体脱离裂隙范围

参 考 文 献

[1] 韩梅,武桂芳.睫状体固定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中华眼科杂志,1996,32:240.

[3] 郝永祥,刘济琪.钝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治疗.中华眼科杂志,1990,26:242.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护理 下一篇:58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