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建筑工程安全和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10-25 12:16:12

浅析在建筑工程安全和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摘要: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安全管理好坏是施工单位综合水平的体现,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做到各尽其责,各负其责。保证人身安全,实现安全生产。本文是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针对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1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基础弱

( 1) 现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重质量轻安全 ,岗位责任不落实,安全技术管理松懈,施工现场安全人员配备与工程规模不匹配,项目部经理、安全员等主

要人员脱岗现象严重,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安全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大多数工地都将验收代替检查,对现场设施缺乏过程检查,给现场埋下安全隐患。此外,不少工地对专业分包疏于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塔式起重机、井架等大型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多数以包代管。认为只要有检测报告就可以免于管理,造成机械设备隐患居高不下。

( 2) 安全检查方面。没有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进行“工地周检查、企业月自评”( 个别工地总包的检查频次少) ,为 10 天检查一次,检查内容简单,部分工地缺少对

大型机械、临时用电等的每月一次的专项检查,整改措施中逐条进行定人、定时、定措施的整改,缺乏跟踪整改的力度。

( 3) 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未成立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近半数工地或者项目经理或者总监不足岗,个别工程不但项目经理和总监不在现场,而且安全员也脱岗。

2 现场实物状况不尽人意

( 1) 特殊部位脚手架,如: 电梯井、采光井( 中庭部位) 脚手架、粉刷作业架等,无拉接、无登高、立杆间距及步距超标、无剪刀撑,架体变形严重,未隔离等现场较为普遍。简易落地卸料平台无扫地杆、卸料面底笆未铺满,与脚手架链接,立杆间距、步距大,有的超过 2 m,且无验收挂牌。

( 2) 模板支撑方面: 不少工地模板支撑缺扫地杆、水平剪刀撑,而且外脚手架与模板支撑链接,门式支撑顶部自由端超标、构造措施不到位,扣件松动、扭力矩不符合要求。

( 3) 主要出入口、塔吊大臂旋转半径内、在坠落半径的人行通道、交叉作业等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吊装区域施工区的隔离不严密。只要涉及到结构拆模、二次结构作业、幕墙安全、装饰后期、钢结构安装作业等情况,均会存在大量的临边防护不到位现象。

( 4) 施工用电方面: 部分工地主电缆、分支电缆乱拉乱拖现象严重,电缆上压重物; 分配箱一漏电保护下接多路用电线路,且开关箱“一闸两机”现象普遍,分配电箱多头接线,甚

至不用插头、裸线插入插座,设备直接接入配电箱且机械未重复接地,相当部分配电箱零件损坏不做更换维修,继续使用; 一些工地上用电设备露天作业,防雨措施简陋; 临时用电电缆线挂设不规范,用铁丝绑扎或随意布置在架体竹笆上,且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漏电的隐患较大。

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差。

从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看,大多数的伤亡人员都是农村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大多是走过场、形式化,很难实现操作过程中的“三不伤害”。目前,很多分包队伍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

4监理单位的安全行为不规范。

有的监理单位随意设立分支机构承包给他人,这些分支机构既无必要的专业人员,又无必要的仪器设备,有的甚至连项目部都没有,一个工程下来只有签字时才能见到监理的影子,有的监理人员一个人跨区挂几个项目,如何监理?有的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没有监督施工单位认真落实。

5监管不严,查处不力。

有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不积极主动执法,不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落实监督责任,不强化责任监督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职责,致使规避监管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已纳入监管的项目,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措施不坚决、督促整改不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一些监督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

二:解决建筑施工中的存在安全和管理问题的方法

( 1)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必须做到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建立完善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其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 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设备的管理,检测。经常性的进行检修,维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教育。

( 3)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首先健全监理工作制度,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的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对分项工程,屏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的检查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4)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为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只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四是安全监督方面的监管。

结 论

总之安全和管理安全是建筑施工中永恒的话题。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要求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全程预控,做到“六到位”即安全意识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安全监管到位、班组自控到位、环节联控到位,做好事前事中的各项预防监控管理工作,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者的管理失误,使每个职工切实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探讨 下一篇:试谈现代化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