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进入物理课堂的作用

时间:2022-10-25 12:10:41

“小实验”进入物理课堂的作用

摘 要 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创新能力 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重要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把小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改进、发现,通过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技能,从而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小实验”进入课堂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条件。

1“小实验”进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重要任务。物理学中许多概念、规律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因此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小实验”进入物理课堂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用“土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手影游戏”、“纸锅烧水”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鱼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两个学生“模拟平面镜成像”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严谨;用“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使学生明白拔河比赛实际上比的是什么;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用蜡笔或彩笔做“颜料的混合”实验、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镜做“光的色散”实验、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课后,学生进行了许多小制作,比如自制了“蜡烛跷跷板”、“潜水艇模型”、“水果电池”、“潜望镜”等。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2“小实验”进入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以前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创新的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泥潭的。物理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规律等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上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都是学生熟悉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学生们用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分别替代凸透镜(装水的圆形酒瓶亦可)和凹透镜;用外面标上刻度的玻璃罐头瓶或玻璃杯替代量筒;用自制小天平甚至是测体重的电子秤测质量;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或拉力计测重力;用玩具小车替代牛顿第一定律的小车;用废旧的牙膏皮作浮沉实验;用眼药水瓶和橡皮管做浮沉子;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测量大气压……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制作并做好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

3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杆?观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分别用到了哪类简单机械?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来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等等。通过观察性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

一些测量类的小实验,比如测量自己的功率、测量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利用电能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也可测实际电压)等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测量仪器以及操作过程的正确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测出大气压后还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多个原因,测量电功率时还计算出了实际电压。

4“小实验”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小实验”进入课堂,使教与学得到最大限度有机结合。“小实验”的设置,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思妙想,使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到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会有不同问题,不同的现象出现,促进师生共同去探索、分析、思考和解决,从而加强了师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性,这样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便于师生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较为准确详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增强,做到有的放失,集中力量解决出现的问题。

总之,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些有价值的“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 ,从而有利地推动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实验”中,让学生自主地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也促进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上一篇: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应用初探 下一篇:对课堂研究方式隐喻的梳理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