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5 12:03:18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 mg/bid,同时给予伊达拉奉30 mg加入25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中(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 mg/bid。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5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使局部组织坏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 w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抑制脑细胞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本研究观察对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的治疗效果,现做以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月~2016年7月急诊的患者60例,入选标准:发病时间在24~72 h内;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有不同肢体定位障碍;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 [2]。排除标准:排除近期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排除使用其他任何抗凝、降纤药物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排除肿瘤及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6.5±8.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0,平均年龄(65.5±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他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 mg/bid,同时给予伊达拉奉30 mg加入25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中(2次/d)静脉滴注;根据脑水肿病情严重程度应用甘油果糖、人体白蛋白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Bamhel指数记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3],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对比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 d、28 d的不同;②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查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头颅CT或MRI、出凝血功能;③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4 d疗程结束后,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进行疗效评分,评定标准: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无死亡。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17%以内;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痊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5%~100%;

2结果

2.1两组NIHSS评分 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 d、14 d、28 d NIHSS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50.5%,治疗组为8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神经功能受损及局灶性脑细胞缺血坏死,是由脑血管急性血流障碍导致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溶栓疗法,但溶栓治疗时间窗仅为6 h。因此,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挽救濒死损伤的神经细胞、防止半暗带区扩大、尽量减少患者梗死面积。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在脑细胞损伤的病理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氧耗量高、抗氧化能力差和脑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浓度高使脑组织特别敏感于脂质过氧化,血小板聚集、黏附于损伤的血管壁,从而加速血栓形成引发急性脑梗死。文献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反应有直接关联,其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和脑水肿的主要因素是氧自由基损伤[5]。

伊达拉奉注射液的血脑屏障穿透率高达60%,是一种新型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其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的坏死及凋亡,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抑制迟发性神元损伤死亡,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从而增强神经功能。药物药理药效学研究表明,其防止氧化性细胞损害(花生四烯酸的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能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增加血流,改善血供,对抗损伤所致的血流下降和血管痉挛,从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损伤的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经临床疗效观察,联合应用伊达拉奉注射液及疏血通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较常规内科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雅琳,姚宇.大鼠心肌细胞低氧预处理与低氧后处理血红素氧化酶-1水平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3):33-3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MCI-186),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double blinds study at multicenters[J].Cerebrovasc Dis,2003,15(3):222-229.

上一篇:朱丹蓬 35岁必须到达职业抛物线顶点 下一篇:巴黎桥梁:塞纳河上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