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分析

时间:2022-10-24 11:32:37

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服务型职能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价值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工作作风。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及现状进行介绍,深入分析公允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完善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我国政治改革的稳步推进建言献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管理;行政效能建设;具体措施

1.引言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行政效能建设关乎国际民生,它能够直接反映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效率和质量。公共价值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按照公共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加强对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

从公共管理领域出发,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特点:首先是民主性本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赋予政府管理国家的权利,因此,政府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行政效能建设的民主性本质,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当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拓宽群众表达其观点意见的外部渠道;其次是服务性目的,行政效能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转变传统官本位的管理型政府观念,强化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第三是责任性过程,政府相关部门依法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贯彻落实问责制、离任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对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惩处措施;最后是公共性结果,行政效能建设的最终结果应当是对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当从社会民众的切实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执政期间的工作业绩。

3.我国行政效能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尚不完善,仍然面临着价值困境、能力困境以及合法性困境等难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价值困境。根据行政效能建设的传统理论可知,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公共问题相关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公共决策方案是否具备公共价值,即政府所做的事情是否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切实利益,如果政府部门在行政效能建设中仅仅是关注执政期间工作业绩而忽视了民众利益则会面临价值困境。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价值困境通常表现在公共性、民主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在公共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决策时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在民主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没有落实项目实施前的听证工作,没有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在责任性方面,部分政府部门在公共工程建设的离任审计未落实,责任追究未具体到人。行政效能建设中公共性、民主性、责任性等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价值困境,从而导致公共决策失误、浪费社会资源。

(2)能力困境。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最终需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力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善,行政机关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能力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部分行政机关单位在对外招纳人才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方面尚待提高,对外招纳人才不积极导致外部高素质人才无法进入;另一方面是部分行政机关单位对现有人员的在职培训不足,未能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知识系统。

(3)合法性困境。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合法性困境不仅是指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应当按照合法合规程序进行,更是指政府部门公共决策应当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平公正,即政府部门在公共决策时一方面应当保障不同阶层、地域、民族的公共利益相对均衡,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社会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自由度。现阶段,我国行政效能建设中民众参与程度整体偏低,公共决策缺乏群众基础导致行政效能建设面临着合法性困境。

4.公共价值管理及其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来看,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公共价值管理重视公众偏好,公众价值管理理论认为公众偏好会直接影响到公共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政府行政机关在制定公共决策时应当提高对公众偏好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对公众偏好加以指引,帮助社会公众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其次,公共价值管理重视行政管理的作用,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行政管理是对市场自我调整的辅助协调机制,强化行政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调节的缺陷,同时,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再分配的合理性,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公共价值管理注重对效率、责任和公平的平衡,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建设中既要关注政治改革对政府工作效率带来的改善,也要关注政治改革对不同阶层民众利益的平衡,还要关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效能建设中职权和责任的平衡。

综合考虑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发展与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保障公共决策公平公正,进而推动政治改革的深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对公众偏好的重视程度、关注普通民众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的行政效能建设能够从基层民众的心理需求出发,从而获取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行政效能建设的民众支持度高进而推动行政效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缺陷,由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重视行政管理的作用,这就必然要求行政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累和应用,行政机关为了顺利地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在职培训,而这两方面都会促使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加强;最后,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公共价值管理强调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分配之间的平衡,注重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执行和监督,从而推动行政效能建设朝着高效率发展,另一方面,公共价值管理也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通过采用财政分配、税收等非市场手段进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协调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5.完善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行政效能建设的建议

公共价值管理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政府履责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共价值管理背景下的行政效能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公共价值管理理念,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政府行政机关应当转变传统的行政效能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共价值管理对于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公共价值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强化公共价值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健全内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民主性本质、服务性目的、公共性结果等行政效能建设的价值取向科学设置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人员,贯彻落实问责制、服务承诺制、离任审计、年度考核等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执行监督。

(2)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专业行政团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效能建设的最终结果,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广纳贤才,进一步改善对外招纳工作中的透明度和公正度,通过提升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单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现有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定期举行公共价值管理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的学习班,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知识系统,建设专业行政团队。

参考文献:

[1]吴春梅,翟军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与启示[J].行政论坛,2014,01:13-17

[2]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02:89-97+126-127

[3]彭向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行政效能建设[J].天津社会科学,2011,05:74-82

[4]玛丽・特桑加・塔比,多米尼克・韦尔东,沈桂花,崔玲,阎佳馨.新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工具与公共水资源治理:来自对城市环境行动研究的主要经验教训[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01:194-213

[5]杨博,谢光远.论“公共价值管理”:一种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与限度[J].政治学研究,2014,06:110-122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下一篇:从民事赔偿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