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助力智慧政务

时间:2022-10-24 11:16:40

地理信息产业助力智慧政务

摘要: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给电子政务的升级带来了新的驱动力,通过思考这种驱动力对智慧政务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了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政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价值,剖析了地理信息产业在电子政务领域的相关应用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对于电子政务传统技术优化升级的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位置;地图;电子政务;智慧政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Smar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owered by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eing e-government. In this paper, by thinking of this might-be impact of this force for Smart government, it i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great value of GI industry in smart government, Discussed several focal points of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raditional E-government technologies with GIS technologies, and dissected the constraints of GI technologies in the e-government field-related applications.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Location;Map;E-Government; Smart Government

1 引 言

互联网时代,地图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地理信息相关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有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应用中,有67%的应用与导航地图有关,因此,地图以其刚需性和强扩展性成为了几大商业巨头移动互联时代布局的战略级产品。到2014年年初,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百度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在位置服务领域的布局。

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由地图引领商业产业领域的变革绝不是偶然:地理信息拥有其他任何信息都不具备的强大兼容性。人类活动天然和位置密不可分,这就导致人类活动产生的所有信息几乎都可以通过地图进行直观的展示,地理位置天然应该成为商业产业链锁的重要一环。这一点早在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运用SDSS(空间决策支持)、SI(空间交互模型)等先进的空间地理理论方法进行选址工作时就初见端倪。事实上,地理信息大展身手的领域不限于商业,地图对于电子政务领域的影响更为深刻。

2 地理信息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调研目前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发现大部分城市政务网站上都链接有电子地图,大多数地图为当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即“天地图 **”,如上海、深圳、杭州、天津、济南等,也有城市链接到百度地图(长沙)、都市圈(广州)、E都市(成都)等地图服务商的产品,可以说,地理信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基础已经相当扎实,下一步应当关注基于地图的政务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最近一两年,大数据浪潮袭来,部分城市开始重视数据,并重视数据开放问题,地图作为政务信息的理想载体,在数据开放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北京和上海已推出了数据开放的门户网站,并开放了部分数据,其中都包括地理信息(电子地图)模块。该模块以城市基础数据为底图,综合了医疗、金融、生活服务及政务服务专题信息,使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形象。

除了数据开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地理信息也大有可为。最近几年来,各城市各部门纷纷就智慧政务展开了探索,智慧水务、智慧电力、智慧应急……这些智慧政务系统所涉及的管理与服务,与位置、与地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资料显示,80%的政务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未来的电子政务中,位置将不再是简单而抽象的文字描述,而是直观的以可视地图的方式出现,位置不是简单的浏览展示,还要依靠强大的地理分析功能参与到管理与决策,不断提升部门的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水平。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不断创新互联网地图服务,丰富产品种类,充实信息内容,增加服务功能,优化表现形式。积极探索将地理信息服务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出更多种类的服务。

3 地理信息产业在电子政务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3.1 电子政务领域地理信息数据量不大、更新频率不够高

从调研情况看,不管是各地天地图还是北京上海的数据开放,其部门政务地理信息数据量都不大、数据更新频率不够高。天地图平台上对部门专题信息整合共享度较高的有重庆(共享了农业、交通、公园绿地相关信息、停车场信息等)和深圳(共享了交通、文化、医疗卫生等信息),其他城市的天地图在部门专题信息整合共享方面都还大有提升空间。北京、上海数据开放网站中所开放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集看似不少,主题涉及生活、教育、、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这只是政务地理信息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数据尚未公开。

3.2 互联网上地理信息数据开放领域存在运营资质门槛和数据审核关卡,却没有配套、完善的管理审核机制

按照相关管理要求,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需要资质。为了互联网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上的地理信息模块,北京相关部门申请了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上海相关部门则委托具备甲级资质的单位运营该模块。实际上光有资质还是不够,按照相关规定,互联网地图数据每次更新都需要审核备案,这一点让地图数据的现势性与安全性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地理信息重要性及便利性的普及,这种矛盾也将升级。

3.3 存在部门重复建设现象

实际工作中,已有不少政府部门开始重视“位置”优势,试图探索将地理信息服务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出更多种类的服务。但由于地理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力度不够,部门之间存在地理信息标准不一、重复开发建设等情况。[1]靠各部门去自己摸索,每个部门花大量人力物力搞一套的方式肯定不是行业主管部门所乐见的,为了避免更多重复建设行为的出现,当下亟需在统一的平台上将地理编码、非空间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数据、数据共享这些地图服务的必须步骤封装起来,让部门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实现业务地理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定制,用无技术门槛吸引部门使用,用设计的便利性向部门展示平台之利、破解部门利益保护惯性,并为下一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4、地理信息产业助力智慧政务的着力点

4.1 政务GIS共享平台的部分功能应当一键化、低耦合,让共享更轻松。

优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应该充分考虑最终用户的体验,既能提供高质量、高效快捷的基础支撑服务,又要大幅度降低用户操作的复杂度,将用户从一切与业务无关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功能完备性与操作简洁性的完美平衡。因此,未来的政务GIS平台应该设计周密、功能便捷,平台的基础层部署在云端,客户端只需插件,甚至免安装,部分基础功能应当一键化、低耦合,客户需要哪部分功能,就可以迅速将哪个模块一键嵌入到部门业务系统或基础办公软件里。这样,各部门的非技术人员就随时可以轻松将政务信息通过地理编码转化为地理信息并展示在地图中,并能实现一键共享。这种方式能无缝衔接部门的业务与地理信息应用的优势,并能实现数据源端与云端的无缝连接。当然,共享之前,在云上要区别开来,日常政务放在政务私有云中,政务放在安全级别更高的私有云上,至于经过审查可以对外开放的数据则可以放在公共云上。公共云中的东西,所有能上互联网的人都可以看可以用,政务私有云上的东西,只有该云中的人可以看到并通过申请使用。

4.2 用位置去触发业务协同。

电子政务的另一大难题是业务协同难,国务院积极推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工作,屡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但是目前来看,抱怨依然不少。从位置出发,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新思路,比如,某施工单位要对某路口开挖施工,首先它需要向主管部门提出掘路申请,在这个过程中会将拟施工位置上传,大数据抓取工具根据各部门的“业务关键词”给部门管理系统推送相关信息,这样市政、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甄别后可以推送自己的业务提醒给施工单位,告知其除了掘路申请外,还需向自己部门提出何种申请。这种思路还可以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网格化管理的趋势就是业务协同,系统合并,高度共享,这与位置触发是殊途同归的,这种位置触发机制不仅能优化市民体验,还能帮部门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部门的管理服务效率。

4.3 地理信息平台有能力、有优势管理好、利用好物联网感知传输的实时数据。

智慧政府是否智慧不止取决于业务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能力,还取决于数据的现势性,能否将实时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上并将数据有序管理、充分利用决定了能否将形势了解清楚,也就决定了决策的方向。根据Daratech公司的统计,地理空间数据的增长已经超过了软件和服务的增长,数据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传感器数据、视频监控流媒体数据等,尚属新型待收纳和待管理的数据,这些海量新资源将有力拓宽管理平台的“智力”。[3]相对传统的纯事务型数据服务商,地理信息厂商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地理信息软件处理激光雷达技术、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农场的实时传感器等技术获取的数据的经验有力证明:地理信息平台有能力、有优势管理好、使用好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海量新数据、新资源。

参考文献:

[1]熊伟. 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智慧中国”建设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3:139-141

[2]编译 王前进. 地理信息产业的大数据时代[J/OL].《3S新闻周刊》第32期/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2&id=12123,2011-7-15

[3]周顺平,徐枫.大数据环境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14,01:45-50

上一篇:地铁防水体系施工技术浅析 下一篇: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