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拓展语言文字训练点

时间:2022-10-24 10:49:18

依托教材拓展语言文字训练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7-02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教学价值,依托教材,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笔者以《清平乐 村居》教学为例浅谈在挖掘语言训练点上的一些思考:

1.根据学段不同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发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课程标准》中按不同的学段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的基本依据。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教学五年级课文《清平乐 村居》,我们首先考虑,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无论在阅读还是识字写字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学生刚接触,所以在达到课标要求的"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蓬"字,使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莲蓬"的"蓬"在现代普通话中读轻声,再通过朗读感悟"溪头卧剥莲蓬"的"蓬"读第二声更有韵味儿。紧接着指导学生读词不仅要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如: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诵读《清平乐 村居》这样的优秀诗文,笔者借助一个"蓬"字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词有别于一般课文,读得字正腔圆,读出了韵味儿。

2.紧扣重点的生字和依据教材提炼的词组,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而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就要落实在学生对诗词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上。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写下许许多多慷慨激昂的爱国词章,唯独这首《清平乐 村居》描绘了一家老小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村居画面。但从"茅檐低小"看,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因此,笔者围绕"相媚好"这一语言点开展了以下的看看想想说说的教学:老夫妇俩坐在茅屋前,说着软软的吴音"相媚好"。观察图画上老公公老婆婆的神情怎样?(愉悦。)他们在干什么?(聊天。亲密地交谈。)"相媚好"就是什么意思?(相互逗趣,取乐。)想象一下,老公公和老婆婆会聊什么? 学生甲:我仿佛听到老婆婆说:"你辛苦了一辈子,养大了三个儿子,现在终于可以歇歇啦 ! "学生乙:我仿佛听到老公公说:"我们的孩子真懂事,真勤劳!"

另外,"最喜小儿无赖",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笔者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无赖"是什么样的人?(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不讲信用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文中具体写小儿无赖的是哪句?(溪头卧剥莲蓬)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小儿是怎样剥莲蓬的?(演一演各种卧的姿势。)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对。这里的无赖指的是淘气、顽皮、天真、活泼、可爱的意思。你喜欢这样的小儿吗?还有谁喜欢?为什么?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是课标对5――6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教学建议。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围绕 "无赖 "" 相媚好"这样的语言点开展了想想说说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课文内容的"空白点",补充语言文字训练点

中国艺术十分讲求"空白"。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也存在许多"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即言外之意、景外之景等。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中有些字词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教学中笔者重点抓住一"醉"字,重点赏析,引导学生补白:

(1)这个"醉"字很有品头,很值得去品。老夫妇俩为什么醉了?为什么会醉?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交流。(相机板书)

*喝了点儿酒(仅仅是因为喝了酒而醉吗?)

*生活虽清贫但安宁、闲适;(为生活而醉)

*孩子们勤劳能干、可爱活泼;(为孩子们而醉)

*农村景色是如此美好,心情舒畅(为生活环境而醉)

(2)(配乐响起)看着清新秀丽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3)体会诗人的情感:

*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想想说说。

*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这位金戈铁马的将军,他看到这温馨美好的生活,他会说些什么呢?

(4)说一说。

这是美丽(和谐、美满、安宁祥和、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村居。

(5)写一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把《清平乐 村居》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6)背一背。

唐诗宋词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秀丽,安宁祥和,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多么令人陶醉,多么令人向往!让我们再一次陶醉吧!背一背这首词。

4.由学生对教材产生的疑问,发散语言文字训练点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连标点在内不足百字,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几乎能达到字字入目,甚至每个标点也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对词下阕中的分号产生的质疑,无疑是一个基于教材的,发散语言文字训练点的一个良好契机。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经查,《宋词鉴赏词典》里这首词用的就是分号。于是启发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学生们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试将分号与熟知的逗号、句号都一一作了区分与比较。前面"大儿锄豆溪东"后是逗号不难理解,因为它和"中儿正织鸡笼"是明显的并列关系。对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来说,这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7-02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教学价值,依托教材,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笔者以《清平乐 村居》教学为例浅谈在挖掘语言训练点上的一些思考:

1.根据学段不同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发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课程标准》中按不同的学段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的基本依据。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教学五年级课文《清平乐 村居》,我们首先考虑,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无论在阅读还是识字写字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学生刚接触,所以在达到课标要求的"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蓬"字,使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莲蓬"的"蓬"在现代普通话中读轻声,再通过朗读感悟"溪头卧剥莲蓬"的"蓬"读第二声更有韵味儿。紧接着指导学生读词不仅要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如: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诵读《清平乐 村居》这样的优秀诗文,笔者借助一个"蓬"字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词有别于一般课文,读得字正腔圆,读出了韵味儿。

2.紧扣重点的生字和依据教材提炼的词组,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而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就要落实在学生对诗词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上。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写下许许多多慷慨激昂的爱国词章,唯独这首《清平乐 村居》描绘了一家老小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村居画面。但从"茅檐低小"看,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因此,笔者围绕"相媚好"这一语言点开展了以下的看看想想说说的教学:老夫妇俩坐在茅屋前,说着软软的吴音"相媚好"。观察图画上老公公老婆婆的神情怎样?(愉悦。)他们在干什么?(聊天。亲密地交谈。)"相媚好"就是什么意思?(相互逗趣,取乐。)想象一下,老公公和老婆婆会聊什么? 学生甲:我仿佛听到老婆婆说:"你辛苦了一辈子,养大了三个儿子,现在终于可以歇歇啦 ! "学生乙:我仿佛听到老公公说:"我们的孩子真懂事,真勤劳!"

另外,"最喜小儿无赖",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笔者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无赖"是什么样的人?(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不讲信用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文中具体写小儿无赖的是哪句?(溪头卧剥莲蓬)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小儿是怎样剥莲蓬的?(演一演各种卧的姿势。)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对。这里的无赖指的是淘气、顽皮、天真、活泼、可爱的意思。你喜欢这样的小儿吗?还有谁喜欢?为什么?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是课标对5――6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教学建议。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围绕 "无赖 "" 相媚好"这样的语言点开展了想想说说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课文内容的"空白点",补充语言文字训练点

中国艺术十分讲求"空白"。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也存在许多"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即言外之意、景外之景等。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中有些字词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教学中笔者重点抓住一"醉"字,重点赏析,引导学生补白:

(1)这个"醉"字很有品头,很值得去品。老夫妇俩为什么醉了?为什么会醉?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交流。(相机板书)

*喝了点儿酒(仅仅是因为喝了酒而醉吗?)

*生活虽清贫但安宁、闲适;(为生活而醉)

*孩子们勤劳能干、可爱活泼;(为孩子们而醉)

*农村景色是如此美好,心情舒畅(为生活环境而醉)

(2)(配乐响起)看着清新秀丽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上一篇:坚持民生导向创新城市管理 下一篇:软件测试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