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西北绘彩虹

时间:2022-10-24 10:39:05

乐在西北绘彩虹

兰州黄河大桥竣工了!眼望这座迄今黄河上最宽的现代化大桥,亲自参加大桥设计施工的桥梁工程师宋乃娴,心里激动万分。

22年前,当宋乃娴考上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时,心里也有过这样的激动。她上中学时就对桥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理想就是将来为祖国大地架设“彩虹”。

1966年,宋乃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西北来了。她曾遐想过:“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撒满珍珠般的牛羊……祖国的大西北多美啊!”可是踏上黄土高原后,迎接她的竟是千里戈壁,万顷荒滩。

她到第一铁路工程局兰州桥梁工程处报到的第二天,就坐着一辆装满麦草的卡车到施工点汝箕沟去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冻得她瑟瑟发抖。经过一天颠簸,汽车开进一个山沟停了下来。宋乃娴的手脚都冻僵了,同志们好不容易才把她从车上背了下来。

施工点只有几顶帐篷和一个临时工棚。看到这个瘦削、文雅的姑娘,有人为她担心:听说是个北京人,还是个大学生,她能呆下去吗?刚开始,宋乃娴也闪过这样的念头:难道这就是我的理想所在吗?但她是个有所追求的姑娘,她有勇气接受艰苦生活的挑战。这勇气来自她强烈的事业心。她想,,我是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图享受的。在呵气成冰的天气里,有几位鬃发斑白的老同志正在脚手架、缆索吊和桥墩模板上工作着。听说他们已在荒山野岭中转战了几十年,宋乃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象他们那样干。”

干野外工作,女同志很少,生活上极不方便。有的施工工地上,连个厕所都没有;一个工程干完,就得搬家,平均一两个月搬一次。特别是到了冬天,野外飞沙走石,还经常吃不到新鲜蔬菜。她没有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他们到大风沟施工。这里是个风口,狂风挟着沙土呼啸着,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身体单薄些的人站都站不住。宋乃娴负责检查质量,她顶着大风向几十米高的桥墩顶上攀去。工人们关照她:“小宋,这么大的风,你上来危险,我们替你检查一下就行了。”她坚持要自己检查。她腰间系上安全带,慢慢地爬了上去,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施工质量。

就这样,宋乃娴和工人们一起,在祖国的荒山野岭中奋战了十年。苦的生活,使这朵温室里长大的娇花,变成了一棵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劲草,而且在大西北深深扎下根来了。

1976年,宋乃娴被调到兰州市勘测设计院工作,正巧赶上兰州黄河大桥的施工设计。这座大桥全长304米,属于箱形截面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结构新颖。设计这一类型的新式大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技术复杂,内力计算量和难度都较大。当时,宋乃娴还是个助理工程师,能参加这次设计,她感到无比自豪。在设计中,宋乃娴和组里的同志一起磋商,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遇到难题就向总工程师吴琦和高级工程师马永斌请教,并且翻阅了国内外关于桥梁设计的许多资料。

大桥施工时,宋乃娴的工作主要是施工验算,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她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在现场验算,按施工标准,对每个数据都仔细检查,认真核对,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就及时指出,建议返工。黄河水流急,风浪大,刚开始在脚手架上或栈桥上走一趟,心里怦怦直跳,往桥下一看更是头晕眼花。这怎么能适应工作呢?为了锻炼自己,在箱梁悬拼阶段,她就在二三十米高的软梯上爬上爬下。终于,她上栈桥,爬高梯,一点也不惧怕了。

工程后期,因为要提前完工,向国庆30周年献礼,宋乃娴的工作更加繁忙了,有时夜里也顾不得回家。同志们劝她:“你爱人出差,家里还有孩子哩。”可她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大桥回家去。

最近,40岁的宋乃娴被提拔为兰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昨天,她精心设计了一座座桥梁,为祖国的黄土高原增添了一道道“彩虹”;明天,她又将为西北的交通枢纽兰州绘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使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更加光辉夺目。

上一篇:一个人和他的志向 下一篇:我为何对婚姻产生反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