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现代农业的成都实践

时间:2022-10-24 10:32:20

大城市现代农业的成都实践

成都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性大都市,辖10区6县4市,到2011年末农业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39%,具有明显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按照大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和圈层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打牢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根基,紧紧围绕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扎实稳步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带来了深刻变化。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生产能力安全

把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优先位置。粮食生产能力方面,通过抓示范、攻单产,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市水稻单产连创新高。过去5年间,成都水稻亩产整体提升了51公斤,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万吨。

与二三产业甚至经济作物相比,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偏低,大城市的这种差距更为明显。在不考虑土地成本和惠农补贴的情况下,2011年成都市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亩均种植纯收益分别为275.2元、-342元和-156元,粮食生产不具比较效益。近年来成都市的实践表明,大城市有必要也有能力承担粮食安全责任。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路径上面,却与以农为主的粮食主产区有着不同的选择。成都市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抓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

实施更加严格有力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方面实行耕地保护补贴制度,确保耕地数量维持一定水平。成都市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每年筹集资金28亿元,按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300元的标准,向农户发放耕地保护补贴,强化了农民保护耕地的内在动力,稳固了成都郊区粮食生产的基础产能。另一方面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实施灌溉排水工程、井电配套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林网工程等四大工程。近两年,成都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9.5万亩,整治渠道3624公里,新建蓄水池3271口,恢复灌溉面积119.1万亩。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服务水平。成都市由财政投资3.5亿元,按照统一的建设标准,在全市建立起来146个标准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具备了提供全方位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能力。我们在一些乡镇看到,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办公条件好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办公条件,硬件建设在全国是一流的。在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服务条件的同时,2007—2011年连续4年市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3亿元,组织实施400万亩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27个。在粮食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规模化科技示范工程等,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连续5年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

通过规模扩张来提高粮食经营效益。采取政策倾斜、经营方式创新等措施,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在落实国家和省粮食直补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成都市试点对连续3年每年规模化生产粮油1000亩以上各类投资主体和当年适度规模种植水稻30亩以上业主,由市财政给予每亩100元的专项补贴。引导进入城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专合组织和种植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目前全市粮食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主体有527家,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崇州市2011年成立粮食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社280个,入社农户1.18万户,占全市土地承包农户的7.7%;入社土地3.73万亩,占全市承包土地的7.2%。

“菜篮子”本地化

随着全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今后出现大范围的“菜篮子”产品短缺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性是因极端天气等情况引发的局部供给紧张,而本地生产是应对此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大城市“菜篮子”产品强化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成都市把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郊区农业的首要功能,提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30万亩以上,全市蔬菜年生产总量超过500万吨,当地应季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

“菜篮子”产品供给方面,2011年,全市建成基本菜地3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45.1万亩,比上年增加2.7%;产量达到529.88万吨,比上年增加7.1%;水果、肉类产量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基本能够满足本市居民需求,部分品种还销往市外。

为加强城市基本菜地建设,成都市建立30万亩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支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区(市)县政府优先安排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完善电、水、路等基地基础设施;对建设2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市、区(市)县两级财政给予每亩2000元一次性补贴。彭州市已经建成80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优良品种繁育建设上,成都市支持建立智能化、工厂化蔬菜良种秧苗繁育供应中心,育苗面积在10亩以上、连续两年亩均产销蔬菜商品苗在30万苗以上的,市财政给予每亩5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实行统一育苗且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按其购买蔬菜良种价格10%的比例给予补贴。彭州市先后引进建成2个全省一流的工厂化育苗车间,带动6个合作社建成育苗基地,年可生产优质蔬菜种苗9500万株以上,覆盖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以上。

成都等地不断强化“菜篮子”产品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实践启示我们,大城市农业应特别强调“菜篮子”产品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

一是稳定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率。根据城市规模和居民消费需求,合理规划“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把不易保鲜和运输的绿叶菜等作为本地生产的优先选择。

二是加大对规模种养主体的扶持力度。据彭州市全方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由于养鸡亏损严重,产1斤鸡蛋平均亏1-1.2元,90%的散户退出了养鸡行业,仅有一些养殖大户在勉强维持。应在信贷、保险、设施农业用地等方面加大对这些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的中坚力量。

上一篇: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淘宝上的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