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10-24 10:15:36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110-01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幼儿园环境以生命。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感受愉悦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包括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有助于促进环境与孩子的对话,因此,我充分利用环境,使之成为开放性、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无论是室外的自然园区还是走廊里的区域,都是孩子们自由、尽情玩耍的活动天地。例如:种植角,我带领幼儿种植葱、蒜、土豆、西红柿等;饲养角,我带领幼儿喂养小甲鱼、小兔等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创设了健康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观察,勇于发现,大胆交流。

二、创设可变性环境,让孩子满足需要

孩子们只有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才是积极主动的,因此必须洞察孩子的需要,创设与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的环境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环境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果环境超出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因此,让幼儿在需要、感兴趣的环境中活动,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已有的经验加以归结、整理、验证,从而不断调整环境,构建新经验,获得自我的发展。

三.创设探索性环境,让孩子获得启示

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对于我们的孩子,其经验信息的积累与运用也并非在于一朝一夕,而有着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与环境的无数次作用中,在许许多多的启示中积累起来的。鉴于此,我们注重了为幼儿创设探索性的活动环境。

在商量出主题之后,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制作了。于是,我们决定放手让孩子们按自己的主张去做。孩子们忙碌起来了,有的动手拆墙上旧的,有的用蜡笔画出各色的蜗牛,有的在画绿绿的小草。。。。。。做完了,我带着孩子们欣赏,却发现了问题。

幼1:“小草太小了,看不出来是草地。”

幼2:“花都在一起了,不好看。”

幼3:“有的小朋友画的蜗牛太小了,根本看不出来。”

幼4:“小蜗牛不好放在前面的草地上,这样会被放风筝的小朋友踩死的。”

这些问题抓得很准确,于是,我就顺势问孩子们:“那我们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的孩子说把做的不好的拿下来,有的说重新画大的蜗牛,也有的说让老师来做。孩子们说了很多, 于是,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接受孩子们的信息、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自愿组合、分工,重新琢磨自己想要画的内容,进入了再次思考中。

为了充实材料,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毛线作小花,用蛋糕碟做成大小不同的蜗牛;将小朋友的合作画组合成五彩缤纷的风筝;孩子们用彩纸剪成许多的小问号,上面记录着孩子对春天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艺术性地将小问号拼合成美丽的花:瞧!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或大或小的蜗牛在花草上快乐地爬啊爬;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着生机,几棵大树树叶茂密,一群小朋友在开心地放风筝。 正如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如果课程能追随儿童”那样,我们倡导的环境也应紧紧追随儿童发展的步伐,与幼儿共同前进、共同成长,使环境与孩子融合,让孩子在操作、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四.创设推进性环境,让孩子学会创造

环境创设的作用不仅是美化,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所以主题的进展,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从而再不断地丰富环境。例如,在“我们的奥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奥运博览”、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奥运冠军”、手工创作――“我喜欢的奥运标志”,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如果我是运动员,我会怎样努力?如果我是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标志?如果我是组委会,我会怎样策划?于是,主题得到了延伸,环境也得到了丰富。

的确,孩子们在走过主题一个个站点的时候,他们也会萌发与之有关的创造性的想法,很自然地在环境中体现出来。如:说到人体的运动,孩子们就在游戏环境中开设了一个“健身俱乐部”,打保龄球、练武术、打乒乓、打羽毛球。在拓展主题内容的同时,又推进了环境的进展,有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儿童的需要,让孩子与环境对话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新的时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加以充分地利用,真正体现环境的价值,我们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努力让孩子伴随着环境快乐成长。

上一篇:浅谈结构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