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霍金的大脑

时间:2022-10-24 09:56:00

拯救霍金的大脑

引领物理学前进的是一块伟大的肌肉,这里的主角就是患有运动神经疾病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身上,惟一还能运动的只有右眼下方的脸颊肌肉,这一小块肌肉成了霍金惟一的沟通工具。他的眼镜框上挂着一个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器连着电脑,只要动一动脸颊,霍金就可以操作电脑上的一份特制菜单,从而独立回复邮件,与人聊天和浏览网页。

但身体机能的衰退,意味着奥妙的思想可能将永远无法为世人所知。人们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现在,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在研究新技术以拯救霍金的思想。而在所有这些努力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套名为“iBrain”的脑神经设备。这套由美国脑神经科学家飞利浦·娄领衔的项目,目的是让霍金仅靠‘想法’就能与外界沟通。”

iBrain酷似一条安装有微型传感器的黑色发带,它的任务是将脑细胞在发出不同指令时产生的脑电波存储进数据库,之后通过比对识别霍金的想法。娄认为霍金是这项实验最合适的参与者,“他的大脑拥有特别厉害的专注能力”,这使其可以产生相对较强的脑电波。

但理论简约并不意味着现实简单。目前,最先进的脑电波观测水平也只能读取粗糙的想法,而无法传递复杂的信息——被置于头皮以外的检测仪器与大脑信号源间过远的距离影响了这一切。但娄希望打破这个限制,他已经设计出一套算法用于“翻译”这些微弱的信号。他计划在今年7月,与霍金一同出席神经科学大会时公布他从霍金大脑中得到的所有数据。

这并非霍金首次站在沟通技术的尖端。1986年霍金就开始使用声音合成器,此前一年,他因感染肺炎而切开了气管,从此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为了让霍金重新“发声”,剑桥大学学者大卫·马森在电话答录机基础上成功改装出一部当时极其罕见的声音合成器。

虽然这部机器的声音“有点像机器人”,“还带些美国口音”,但霍金还是欣然接受了它。今年4月,他在万众期待下出演《生活大爆炸》并用经典的“机器人声音”对男主角说:“你关于希格斯粒子是个黑洞,而且能加速时间反演的理论非常吸引人——只可惜它是错的。”

而后,运动神经疾病的恶化令霍金能够支配的只剩下几根手指。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为此专门为他设计了一个触碰式鼠标,以及一个不断滚动着26个英文字母的电脑界面。霍金只需轻抬手指便能选中字母,电脑则会不断联想以提供合适的词语,这有点像我们熟悉的“搜狗输入法”。正是借助这套设备,霍金以每分钟4个字的速度写下了其传世著作《时间简史》。

英特尔也在为霍金研发新技术,他们希望利用表情识别技术帮助霍金表达思想,这一想法也更易被霍金接受。“对新技术,斯蒂芬总是满怀热情,不过说到要替代他当前所用的设备,他的态度就有些不一样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一套设备用久了,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iBrain的另一个价值则在于它令“从大脑提取信号控制人体外部电子设备”的想法趋于现实。这种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技术被称为“脑机接口”,这被认为是帮助残疾人的“最终方向”。比起利用残存能力的设备,“脑机接口”可以提供“通用、全面的解决方案”。这就像阿凡达,一个人只要躺在那里就可以控制另外一个实体的奔跑、跳跃和与人沟通。如若实现,这将是霍金为世界做出的另外一个巨大贡献。

上一篇:做好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人民币化”是港币的惟一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