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时间:2022-10-24 09:31:30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的形式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见,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一、明确参与主动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采用各种手段,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中的精华,变成学生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义。例如:我在教学“平均数”时,有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在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及时把此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体会什么是“平均数”及其有什么特征”板书在黑板上,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才不至于像没长眼睛的苍蝇乱撞。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成功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明白了平均数就是几个不相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或先分后合,使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它的特征是比那一组的几个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要大。这样不仅本节课的目标达到了,而且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探索中创新。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参与活动,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为活动而活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探索”,去“发现”真理的过程,并能掌握理解知识的关键。学生如能亲自参与重点知识的获取过程,突破难点的教学实践活动,就能使他们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面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控制和调节,指导教学,使教学处在动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捕捉反馈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查看他们的练习,了解问题,启发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三、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合作交流的常见形式是小组讨论,它最有助于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对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为合作交流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所以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没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见解之前就急于开展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从而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这样的合作其实已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相反,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才会有自己的见解,他们看到的才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教学中我们较多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策略,从实践效果来看,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四、因人施教,发展个性人人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应灵活多变,根据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成甲、乙、丙三组,进行分类教学,将同一个问题设计成不同梯度的问题,然后让三组分别进行练习和思考。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来,并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为进一步进入高层次的数学领域学习奠定可靠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上一篇:《狮王进行曲》欣赏课教案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男生学习习惯养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