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与关键期假说述评

时间:2022-10-24 09:26:32

普遍语法与关键期假说述评

摘 要: 年龄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话题。语言学界一直在尝试回答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若是存在,关键期的起始年龄是多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但是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才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 年龄 关键期 普遍语法

1.引言

年龄是在语言习得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语言习得,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的关系都是语言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关键期假说是有关年龄与语言习得关系研究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为了回答语言的逻辑问题又叫做语言刺激的匮乏问题提出了普遍语法这一观点。依据普遍语法,人生来具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这是一种生物禀赋,而每个正常发育的儿童都能学会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作为语言研究的两个理论,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遍语法与关键期假说之间的关系也是语言学研究界的热点话题。本文详细介绍关键期假说、普遍语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杨连瑞,2007)。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enfield和Roberts提出并引进语言学研究的。他们提出了语言习得存在“最佳年龄”的观点,他们认为,十岁之前因为大脑还存在着可塑性,而到了青春期这种可塑性就开始消失了,因此他们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应该在十岁之前。之后著名的心理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并首次提出了关键期假说这一名词,将其运用到了语言习得的研究当中。我们平常所说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又被称为临界期假说。在美国神经学家Penfield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基础上,Lenneberg在其论著《语言的生物基础》(“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中提出了“关键期假说”,认为“自然”语言习得(即通过“接触”就能习得任何语言)只能在关键期(两岁至青春期之前)进行。(陈凡凡,2010)Lenneberg(1967)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而语言的能力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限制。研究表明人在十岁到十二岁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很容易能掌握一门语言,而到了青春期之后,大脑的这种可塑性开始消失,语言的习得自然也就变得困难。儿童与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上存在的这种差异,Lenneberg将其归结于神经心理现象,认为是关键期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虽然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提出来的,但是被广泛地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国内外有许多的实验支持关键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比如说Christine Weber-Fox和Helen Neville就曾经用一种行为主义和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期是否对二语语言习得起限制作用。实验中他们让一些年龄悬殊较大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自己的第二语言水平进行自估,随后对他们进行语法评分,把得到的行为数据与测量到的大脑的脑电活动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学习者初始学习年龄越大,表现出的语义处理能力就越慢,因为他们左半脑的专门化程度减弱,右半脑参与句法加工的程度加大。这项研究的结果很明显地肯定了关键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巨大影响。

3.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被称为是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解释了人类学习语言的可能性问题,这在语言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立非,2002)。“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理论目标,它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与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人类心智的本质。”(代天善,2001)普遍语法指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存在着某些共同原则和尚未定值的参数,而人生来大脑中就具有这样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这也是婴儿出生后的“最初语言状态”,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禀赋,是一种心智器官,每个正常发育的儿童都有习得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乔姆斯基认为每个婴儿的“语言初始状态”都是一样的,而帮助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是人脑中的语言官能,这是一个先天因素。然而普遍语法发生作用受到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遍语法发生的作用将逐渐消退。在出生后四天,婴儿就能从自己所听到的语言中将“母语”与“外语”区分开来,而这种辨别能力同样也能使他们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不同的外语。到了6到8个月的时候,辨别能力开始下降,但他们依然可以辨别,而在8到10个月时这种辨别能力进一步下降,到十二个月时新生儿已经变得和成人一样而只能区分其母语的语音。

4.普遍语法与关键期假说

“普遍语法是由一套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广义规则和原则构成,人类的语言习得就是要学习不同语言的参数设置以及具体语言的外在部分。”(杨连瑞,2007)普遍语法的初衷虽然是为了回答母语习得“逻辑问题”即语言刺激的匮乏问题,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二语习得研究都是在普遍语法的框架下进行的。这不但是语言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真正结合,而且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语言学界一直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一点理论界一直盛行四种观点:1)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完全没有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已经不受普遍语法的作用,而他们的二语习得必须借助不同的学习机制和策略。2)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完全起作用,赞同者认为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3)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起间接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普遍语法是以母语为媒介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作用的,而只有那些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已经被激活了的原则和已经设置的参数才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起作用。4)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起着部分作用。因为普遍语法中存在着某些容易德原则和比较容易设置的参数,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困难的原则与参数。Eubank和Gregg(1999)曾说:“普遍语法只是早期转换语法中一个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之间变异参数中心并非在句法上,而是在词汇上。”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词汇的语义系统和语言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将语言抽象成数量十分有限的几个原则或者参数,那么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便被抹杀了。对于普遍语法与关键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强势理论和弱势理论之分。普遍语法的强势理论认为,关键期的结束就意味着普遍语法失去了作用,大脑中与生俱来的这种语言学习能力会伴随着关键期的结束而丧失;普遍语法的弱势理论认为,关键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普遍语法依然存在于大脑中,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再或是很难再激活。Long在1990年通过实验发现,许多从六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受试者很难获得纯真的二语口音。从15岁以后开始学习外语,受试者的词法和句法都无法无法达到和本族语学生一样的水平。2001年,Birdsong从语言学及元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称之为“机会窗口”(windows of opportunity),也就是说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这一时间里,学习者的学习潜力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本族语水平,但是一旦错过了这个一时间段,语言习得水平就会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上述两个实验都明显表明二语习得中存在关键期。学术界存在反对关键期存在的声音。首先关于关键期的起始年龄就存在争议。Lenneberg(1967)认为是从2岁到青春期;Krashen(1973)认为大脑侧化到5岁就已经完成,关键期也随之结束;Pinker认为是从6岁开始,至青春期结束;Johnson与Newport则认为至15岁关键期结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关键期确切的起始时间依然莫衷一是。争议的存在不断促使语言学界更加努力地为此而奋斗。

5.结语

普遍语法虽然赋予了人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但是这种生物禀赋并不是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益处的。普遍语法只有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才能完全发挥作用。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将很难掌握母语,这段时间是母语习得的关键期。对于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与普遍语法的作用,理论界仍然存在争议,这将会继续成为语言学界探索的话题。

参考文献:

[1]Eubank,L. and K. K .Greege. Critical Periods and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divide et impera. In Birdsong, D.1999.

[2]Krashen,S.Lateralization,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Critical Period:Some New Evidence.Language Learning[J],1973.

[3]Lenneberg,S.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o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67.

[4]陈凡凡.语言普遍性与语言习得[J].现代语文,2010.

[5]代天善.语言天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说》[J].外国语,2002.

[7]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关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考试的研究 下一篇:躁动的社会,脆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