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再思考

时间:2022-10-24 07:07:35

教师角色转变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再思考

摘 要:教师作为传播知识、推进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角色行为的好坏与专业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本文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多重角色、角色冲突等方面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培养教师良好教学习惯、优化自我认知与反思、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及创新评价标准等方面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

自2001年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试行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特别提出对基础教育课程环境、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优化等,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目前尽管关于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颇丰,但大多研究主要针对两者中的其一展开研究,将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角色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包括职前、职后等阶段的完整过程,更是教师在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不断丰富与优化的过程,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内部结构的不断演进与发展。根据教师所处专业成熟度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新手型、经验型、成熟型和专家型。这样可以使我们根据各类型教师表现出来的阶段特征,更加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将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为实现与其地位相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合。当然,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社会与教育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机械”“呆板”的教书匠角色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及大众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角色,转向“多面手”,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文化的倡导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授课过程的计划者、终生学习进步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以及道德的塑造者等等,教师已变成担任多重角色的“角色丛”。

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冲突”及矛盾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教育的标准和期望也在逐渐提高。教师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不仅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方面,更涉及到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还要实现从“施教者”到“引导者”、“独白者”到“对话者”、“教学者”到“反思者”与“研究者”、“纪律管理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但在学校和家长极力追求高“升学率”等诸多现实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对其提出的角色预期,更要应对学校的各种考核与评定,这难免使他们“力不从心”、“身心疲惫”,难以应对这多重角色,导致教师角色冲突。

三、基于教师角色转变的专业发展途径

(一)培养教师教学良好习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集合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当然这个“人格化”主要体现在其德育的教化与影响上,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教师及“道德的权威”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与塑造良好的人格。这不仅有助于使教师改变以往德育观念,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还能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融入于学习与成长、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反思与专业发展中,实现学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二)优化教师自我认知,增强专业意识与能力

教师的专业意识是其作为教师这一特殊角色所具备的与其教学工作、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意识、思想与理念等。唯有不断寻求先进的、新鲜的教育理念,认知、反思与研究,更新自我观念,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并根据教育理念预期与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增强其独立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使自身专业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教学和生活的融合,体现教师的专业化特质。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那么综合化的专业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除了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外,教师的培训也十分重要。职前的师范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有了诸多可能;职后的专业培训,更使其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生领导与管理、教育实践与研究、与人沟通等诸多方面趋于专业化。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培训内容设置上,明确不同教师发展的定位与目标,按照不同教师所处职业发展阶段、培训需求等差异,选择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教师多样化发展需求。培训方式上,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合作探究和分享经验,不仅能使各积极参与者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所在,还有助于培训内容得到较好的消化与吸收。

四、结语与讨论

社会在对教师寄予更大“厚爱”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教师个体自身的发展与需求。然而,教师如何在巨大的期望与压力双重矛盾下,将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融合起来,在角色转变中实现专业发展,在专业发展中实现角色转变;教师如何在学生成长中实现发展,学生如何在教师发展中实现成长,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这才是关键的,更是值得我们再次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叶澜,白益民,王木丹,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育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王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

[5]徐志文.教师职业角色沿革及其展望[D].沈阳师范大学,2014.

[6]焦炜.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冲突透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3):86-91.

[7]李佳.德育新课改盖个章德育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于冰洁(1990~ ),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上一篇:挑战手游热门榜 华硕ZenFone 2兼容性+性能测试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