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分析研究

时间:2022-10-24 06:55:42

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分析研究

1.隧道项目常见的病害问题探析

1.1隧道基底病害成因探析

地下水渗流、底部结构设计不达标、车流的长期反复振动以及排水设施安装施工缺乏合理性等原因均会导致隧道项目出现基底病害问题,其中地下水渗流问题是导致隧道项目出现基底病害问题的主要原因。

1.1.1地下水渗流问题

如果隧道建设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水平较高,则该隧道容易出现基底翻浆冒泥问题。这是由于在隧道施工建设尚未开始之前,施工区域的地下水系统会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隧道施工涉及到地基开挖,会导致地下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施工现场周围的地下水会逐渐渗流汇聚到施工现场,所以需要衬砌修筑施工。但是衬砌修筑施工技术只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防止地下水的流入到隧道基底中,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衬砌四周、附近的地下水量会越来越多,进而形成高水压,只要隧道基底发生开裂问题,地下水会顺着裂缝涌入隧道基底之中,导致裂缝恶化程度不断增大。随着隧道行车时间逐渐增长,行车所带来的振动会导致基底围岩出现液化问题,或者是基底翻浆冒泥问题。

1.1.2行车振动问题

车辆运行会带来一定的振动,在振动作用到隧道基底时,会导致基底出现不同程度的主拉应力作用,也就是准静载效应,随着隧道的使用时间延长,其所受到的主拉应力作用会逐渐增多,若基底混凝土发生开裂问题时,该问题会随着行车的频繁振动逐渐恶化,进而造成隧道基底出现下陷、开裂或者是破损等问题。

1.2隧道衬砌病害问题探析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隧道砌可能会出现坍落、开裂以及片块剥离的问题,导致衬砌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隧道衬砌病害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施工技术因素、设计因素等等。但总体来说山体滑移错动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地质问题是导致衬砌结构破损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解决隧道病害问题的有效手段

2.1有效解决基底病害问题的手段

2.1.1有效疏排地下水

隧道基底出现病害问题的一大诱因是地下水的长时间侵蚀,所以为了提升隧道基底的使用年限、质量,需采用有效手段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并疏排地下水,使基底基岩保持干燥,也就是采用多种手段防止隧道基底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就此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设计,需合理设计排水沟,同时确保排水沟的排水效率,使排水沟能够快速排泄地下。另外若隧道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还需设计横向盲沟以及纵向盲沟,为了确保纵盲沟的排水效率,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盲沟间距,同时纵向盲沟需要和排水沟侧交叉贯穿,以提升隧道的排水效率。3.1.2降低行车振动为了防止隧道基底受到过大行车振动的影响,可将粘性防水层安装在基岩以及基底结构之间,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地下水渗进基底内吗,同时还可以提升基底的吸振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升路床厚度等手段,降低行车振动对隧道基底的影响。

2.2有效解决隧道衬砌病害问题的措施办法

2.2.1锚杆加固岩体

锚杆加固法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岩体加固手段,该施工手段是将砂桨锚杆或者是注浆锚杆等材料顺着衬砌内侧防线打进到围岩之中,以在稳固性较强的岩体上牢牢固定住稳定性较差的岩块,进而增强破损围岩结构的私结力。

2.2.2注浆加固岩体

可以将聚氨醋、铬木素以及水泥桨液等材料压进至破损松动的隧道衬砌部位,从而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在衬砌背后修建人工固结圈,一般人工固结圈的厚度需要保持在一米到四米之间,这样就能够提升岩体的稳固性,同时避免地下水渗入到围岩以及衬砌之内。

2.2.3回填以及换填施工

隧道衬砌周围可能会由于超挖尚未回填等问题出现大小不一的空隙,进而导致衬砌结构得不到有效支撑,造成地层压力分布情况不利于隧道衬砌平衡的保持,进而导致衬砌所具有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该问题,可使用回填措施补救,也就是将混凝土或者是砂浆等材料回填到隧道围岩空隙处,并确保回填的密实。另外,如果岩体的稳定性较差,可对其进行换填施工,以提升隧道衬砌的强度。

3.结语

隧道病害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是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复杂性较高,大多属于软弱围岩地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存在裂隙发育情况的岩体等等,再加上水文地质情况的影响,导致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比如说地下水渗漏、基底开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病害问题,首先需深入探究隧道病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另外隧道病害防治不仅需做好事后防治,同时也需对隧道病害问题进行事前防止,也就是对隧道项目设计质量以及勘测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够减少隧道病害问题的出现几率,延长隧道使用年限。

作者:王金兴 单位:中铁十八局

上一篇: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下一篇: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