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博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24 06:33:02

把握时代脉博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的文化产业从建国以来,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使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随着经济基础逐步坚实,人们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精神消费欲望“愈发膨胀”,而这正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条件和大好时机。同时,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注重社会与经济效益

文化简单的讲就是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风土人情营造出来的一种社会表现氛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它除了社会功能外,又体现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必须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又要注重提升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功能。因为,文化产业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又具有精神功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实现经济利益。文化产业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目前来看,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看还是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比如,一些经济较弱地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反映古老文明的遗迹,一些城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一些乡村拥有着很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品种等。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条件是一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但它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受限,投入不大,开发困难,造成地区间的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弱有强。因而我们应该以强带弱,强弱互补,着重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发展。

二、深化改革,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我们已具有相当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但在文化创造力方面,我们与文化产业强国仍相距尚远,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仍有待提高。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原创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下游,85%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必须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充分注重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运用现代市场经济信息和营销方式,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我们不仅要制定路线图,而且要制定时间表,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努力把创新理念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三、坚持特色,扩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立足之本。面对世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关,只有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开发宝贵资源,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才能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不仅要以热情的姿态与世界文化交流,更要让东方文明走向世界,力争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追求人类文化消费的普适性,让中国的文化产品打开国际市场,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

四、跨越发展,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

文化产业诞生于现代工业生产,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活动。广义的文化,原本就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文化”与作为物质文化的“经济”是可以互补的,这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的理念突起,以及它的业态的迅涨,正是工业化时代物质生产理念在文化生产中的体现。文化产业的突起迅涨,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内在支撑是高新技术对“文化”的切入,高新技术对文化产品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文化产品对传统文化业态领域有着质的突破。以往我们只注意到它的“同型批量”,认为这是对文化产品追求精神个性的抹杀。而事实上,当我们置身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业态因其传播力的式微而深陷于窘境之中。应当认识到,文化产业作为当代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实现,并非传统文化业态生产的“产业化”,而是顺应当代文化传播方式的业态提升和业域拓展。文化产业之所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作用,在于它本身就由高新技术所支撑和推动。它的扩消费是扩展着消费者的文化视域;它的增就业是增加高技能人才的就业;它的促跨越、可持续是因为它是面向未来、走向未来的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不可缺失的文化理性。

五、注重培养,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人才也是生产力要素,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懂文化、精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构筑文化产业发展人才保障体系,使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有着同步发展。文化人才的培养造就,关系到文化教育问题。发达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把科技和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上予以高度关注。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中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造就,意味着对教育者的率先教育。从率先教育的视角来看,当代文化人才的培养造就,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二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三要注重开拓意识的培养,四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因为当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告诉我们,既往“文化大师”的作用已悄悄让位于由高层次领军人物率领的团队,团队的知识复合能力、创意激发能力和生产实施能力都顺应着时代的选择并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可以说,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高度文化理性,而文化理性首先是文化人的理性,高度文化理性则首先是造就培养文化人才的理性。

(作者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责编:刘冰石

上一篇:端午,粽子的香味 下一篇:蔡国强装置艺术中的东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