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24 06:16:42

做好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德育工作;自身修养;良好习惯;正面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25―01

德育就是育德,就是培养人,就是使年轻一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价值思维,作为肩负着“社会性、政治性”特殊使命的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德育工作,构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和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把爱心献给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可贵的一个品质是人性。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自己必须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良好的素养,能做到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要把理解、关心、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作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出发点,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更要前后一致,文明规范。初中生往往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具体参照物,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任何教育所运用的语言都更富魅力。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形象直观的影响,会如春雨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班风、学风、校风的根本好转。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要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同学关系,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爱班、爱校如家的情感,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让每一位学生都乐意做好自己的事和身边的事,美化自己所处的环境。

同时,班内还应抓好舆论导向,力求用集体力量去影响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发挥良好班风对学生的约束、同化和激励作用,有效抑制各种“以我为中心”的消极因素,让全体学生自觉为班级和学校集体增光添彩。鼓励每一位学生制订“个人奋斗目标”,开展达标活动,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外,可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德育工作,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感恩主题教育等,积极构建完整的生态德育体系。如,组织好升旗仪式,实施国旗下演讲系列活动、进行日常规范教育、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实践性活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校园网,开展校园德育论坛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展家庭教育论坛活动。 当学生对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时,就会产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心理和对学习各种技能、本领的浓厚兴趣,进而就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德育目标。

三、加强正面引导,拓展德育内涵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既有正面推动,也有负面冲击,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不变:即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师应该让广大学生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首先,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实现“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让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懂法、知法、守法,提高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最后,倡导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消息化为重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扬等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而,个性发展教育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中学生进行优良的意志品德和审美情味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品德观和人生观。

总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努力发展、总结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做好德育工作,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